所以出發後的這500米平地砂石路段,最好能搶佔先機,加速衝在最前。這也是山地賽的總體戰略方針:上山安全第一,下山再拼速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杜柯騎行完了500米平地路段,開始進入山地路段。
騎著騎著,他發現坡度開始緩緩上升,爬坡了幾百米,地形又趨於平緩,然後第一隻攔路虎出現了,幾塊大石頭橫亙在杜柯面前七八米遠處。
這幾塊大石頭堵住了去路,最高的一塊石頭有半米多高。
強突肯定是突不過去的,杜柯開始剎車降速,臀部離開座椅,使用站騎姿勢。
在外人看來,杜柯現在的樣子就是站騎在車上,而他的車則定在原地。
實際上杜柯並未鎖死車輪,看上去他控制賽車定在原地不動,其實他的車在以蝸牛般的速度前進。
杜柯用前剎進行剎車,偶爾鬆開一點點剎車,讓車輪稍稍轉動,並略微轉動車把,讓曲柄與地面平行,向下向前壓,以對抗剎車的力量。
他利用定車技巧在觀察面前的大石頭,以決定該如何透過。
很快,杜柯便有對策,他扶正車把,鬆開前剎,保持站騎姿勢踩腳踏,繼續騎行。
接近大石頭堆時,在前輪接觸到石頭之前,杜柯快速向上提拉把橫、抬起前胎,同時向後移動身體,將腳後跟向後上方踢,使後胎離開地面。
嗖~
然後杜柯就操控著他的賽車飛了起來,他用出了山地賽中的終極大招:海豚跳。
杜柯駕車飛越了大石頭障礙,落地之後他彎曲胳膊和雙腿,以吸收落地的衝擊力,整套海豚跳技術動作難度係數為3.7,杜柯做到了一氣呵成,安全環保又順暢。
可惜附近沒有觀眾,否則大家一定會為杜柯的這套完美海豚跳熱烈鼓掌。
海豚跳是裝逼利器,同時也具備極高的實用性,遇到石塊、溝槽或者一根粗大木頭橫在車手面前,駕車跳過去才夠拉風,也節省時間和體力。
下車推著走,或者扛著車透過障礙,費時又費力,關鍵是逼格還很o。
“1號點,石塊障礙,需要使用海豚跳。”杜柯在腦海中記下這處石塊障礙,1號點是他自己編的號。其他車手也許會使用a點、b點、g點來編號,因人而異吧,自己能記住就好。
有1號障礙點,後面自然會有2號、3號、n號,總而言之,杜柯認為在賽段中有難度的障礙點,包括急轉彎和坡度陡峭的上下坡路段,他都用自己的方式編了號,並記在心中。
騎行一圈是記不住所有編號點的,於是杜柯騎了12圈,第二天又騎了8圈,終於將揚斯頓賽道摸了個滾瓜爛熟。
6月16日上午10點,俄亥俄國際山地腳踏車邀請賽即將鳴槍。
40位來自北美、南美、歐洲、亞洲、大洋洲的車手在出發區排成5排,杜柯是外卡選手,他被安排在最後一排出發。
這個出發位置並不算理想,不過也沒辦法,出發位置是按uci積分來排的,積分排名靠前的選手在前排出發,外卡選手只能在最後一排出發。
杜柯戴著銀色頭盔,配一副錚亮的防護眼鏡,其他人也看不清他的真面目。今日的比賽用車,杜柯用的是這兩天用著很順手的kona鋼架車,對於他來說,這場邀請賽之目的,就是真刀真槍的和這些國際選手比一場,測試一下自己的山地賽實戰水平到底咋樣。(未完待續。)
喜歡體壇多面手請大家收藏:()體壇多面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