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遠助跑跑道的長度最少需要有40米,寬度為1.22米。沙坑長度810米都是符合要求的沙坑和起跳板之間還有一段塑膠道),寬度規定為2.75米。
起跳板的長度和助跑跑道寬度一樣,是1.22米,起跳板的寬度為20厘米。跳遠比賽的規則其實很簡單,運動員起跳瞬間,只要腳尖沒超過寬度為20厘米的起跳板前端,那麼落地之後的成績算數,否則判為犯規,該次試跳成績無效。
奧運會、世錦賽這種大型賽事,跳遠比賽跟跳高、三級跳、撐杆跳一樣,都是要比一輪資格賽的。
每位運動員在資格賽中試跳三次,如果能進決賽,再試跳三次。
本站鑽石聯賽的跳遠比賽就不設資格賽了,規則同樣簡單,13位男子選手每人跳三次,取試跳成績最好的一次為該選手最終成績,誰的最終成績最遠誰是冠軍。
男子跳遠比賽正式開始。
前五位選手的第一次試跳結束後,兩位犯規,三位成績算數,其中成績最好的是1號澳大利亞選手拉皮埃爾,他跳了8米21。
這時,6號英國選手、被戲稱為“史上最水奧運冠軍”的盧瑟福德出場,他自信滿滿,並不覺得自己很水。
盧瑟福德立於距起跳板四十多米遠處,他的助跑準備動作是,兩腳前後岔開、身體向後仰、雙臂端起,d住這個動作幾秒,醞釀感情。
不管是哪國跳遠選手,好像一大半的人都喜歡用這種後仰式助跑準備動作。不明白這是為什麼,反正覺得挺厲害的。
盧瑟福德醞釀完感情之後開始助跑,他前幾步的步頻較慢,越往後跑步頻越快,這是典型的平穩式加速,大多數運動員都會這麼助跑,這符合人類的跑步習慣。
再水的奧運冠軍那也是個奧運冠軍,盧瑟福德的助跑動作十分標準,起跳同樣標準,他躍了出去,落坑,裁判舉起白旗,成績算數,8米31。
巧了,8米31正是盧瑟福德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的奪冠成績。
目前盧瑟福德以8米31的成績暫時排名第一,但他有點不滿意的搖搖頭,似乎覺得自己這一跳應該跳的更遠一點才對。這位奧運冠軍知道,今時不同往日,現如今,8米31可不能稱王稱霸了,需要跳的更遠才保險。
跳遠比賽都是採用紅外測距儀測量運動員的落地成績,1秒鐘就能出結果。
電視直播畫面中開始回放盧瑟福德這一跳,區域性特寫為他的腳部踩起跳板的瞬間。
從回放中可以看到,盧瑟福德的腳尖離起跳板前端有15厘米的距離,螢幕上打出了“15”字樣,以提示觀眾,這位運動員起跳位置是偏遠的,以便電視觀眾能更深入的瞭解比賽。
所以盧瑟福德覺得自己這一跳還能跳的更遠,如果踏前幾厘米起跳,也許能跳出8米35以上的成績。
現場電子公告牌則顯示出了盧瑟福德這一跳的成績以及風速:8.31,0.5s。
跳遠比賽也是要考慮風速條件的,如果風速超過2米秒,這場比賽的名次不變,但成績不計入正常風速成績資料庫。
看樣子今天是不會超風速了,這對杜柯來說是好訊息,他就是要做出跳遠的正常風速成績,只要他在正常風速下跳出8米15以上的成績,他就同時刷出了世錦賽、奧運會兩張跳遠單項的門票。
這時輪到7號選手杜柯出場,進行他的第一次試跳。
杜柯切到【鷹的翅膀】,走到距起跳板五十多米遠處,他的助跑準備動作跟別人不一樣,他也不扭來扭去、仰來倒去的,他慢走了幾步之後直接啟動,以高步頻開始助跑。
杜柯甫一啟動,就將助跑水平速度提到很高,這是典型的積極式加速,適用於絕對速度較快的運動員。
杜柯保持高速一陣狂突、距起跳板越來越近,他保持步幅、繼續加快步頻,形成快速上板之勢。
跳了!
杜柯一躍而起,超快的助跑水平速度轉化為高能的起跳力,腿部的驟然發力使他獲得了較大的騰起角度。
起跳力和騰起角度協同作用,以幫助人類克服地心引力,能在空中多滯留一會兒。助跑速度、起跳力、騰起角度,是跳遠運動最核心的三要素。
騰空之後的杜柯踏出力與美完美結合的空中舞步!
三步半空中換步之目的,是減少騰空後的身體向前旋轉,總而言之就是為了跳的更遠,空中旋轉力太大,落地時是會跑偏的。
央5臺解說員楊老師拍案叫絕:“杜柯,他結合了鮑威爾和劉易斯的技術特點!他是高跳跑步型的傑出跳遠運動員!”
鮑威爾是“高跳型”選手中最優秀的代表,以騰起角度大聞名於世。跳遠pb為8米95,世界紀錄)
百米跑pb為9.86秒的卡爾劉易斯曾是男子100米世界紀錄保持者,他是“跑步型”跳遠選手中的王者,他玩跳遠的最大利器就是自己世界第一當時)的恐怖跑速。跳遠pb為8米91,史上第二好的跳遠成績)
楊老師自己發明了一種全新流派來形容杜柯,稱杜柯結合了鮑威爾的“高跳”、以及劉易斯的快速助跑,杜柯是“高跳跑步”流派的開山鼻祖。
杜柯落地之後,全場沸騰,觀眾們很興奮:“杜柯這一跳,目測有8米50以上啊!英國的水貨奧運冠軍跟咱們的杜刷子一比,簡直弱爆了!”(未完待續。)
喜歡體壇多面手請大家收藏:()體壇多面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