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狼》票房七天破十億,成為第一部 登上央視新聞聯播的電影!”
“《戰狼》登上新聞聯播,熱血忠誠續寫英雄篇章!”
“新聞聯播首次報道電影《戰狼》並對其提出了表揚,對影片中體現出的愛國主義精神,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牛逼啊,上了新聞聯播可以吹一輩子了!”
“這個逼可以吹一年了!”
“哈哈,新聞聯播都報道了,這下看黑子怎麼黑!”
“冷鋒:還有誰!站出來,還有誰!”
......
各大影視公司自然也在關注著戰狼的票房,現在七天十億的成績一出來,幾乎所有的公司都不約而同地開始準備軍事題材的影視劇。
據以往的經驗來看,跟在李木後面雖說不能像他一樣一部電影賺他個七八億,不過風險卻是最小的,最起碼能保證賺錢。
之前無數的例子都說明瞭這一點,不管是跟風的電視劇還是電影或多或少都能賺一點。
當然,如果真有那麼貪心粗製濫造一部大爛片出來也只能怪自己了。
所以說現在這些人雖然在走八九十年代香江電影的老路,什麼火就跟風什麼,不過他們可不像香江人一樣只顧撈一把就走。
當時正值香江電影的黃金時代,被稱為東方好萊塢,鼎盛時期相關從業公司上百家,電影院遍佈全港各地,加上一些鄉村電影院最少有上千家。
小小一個香江就有上千家電影院,平均一平方公裡就有一家電影院,在一些繁華的街道甚至相隔幾百米就有一家。
就算是現在的京城,加上郊區也只有一百五十多家電影院,其密度之廣可見一班。
就是這樣一個繁華的電影市場,輻射整個東亞的龐大電影市場就毀在這些外來的資本手裡。
雖說香江電影的沒落也和好萊塢大片的沖擊有關,不過要是沒有那麼多影院一日遊的爛片,就算不敵好萊塢電影也不會沒落的那麼快。
有這個前車之鑒擺在眼前,國內這些電影人也不會去做殺雞取卵的事情,畢竟他們還要依附在這個行業裡吃飯。
不管是富二代還是自己創業,能打拼下一份産業的人沒幾個是笨蛋,把市場搞爛了對他們沒好處。
至於那些看著眼紅想插一腳的外行人,別人怎麼可能看著他們來搶走自己的蛋糕呢。
就是是百渡、阿裡、藤訊這樣的巨頭也必須遵守規矩,他們要錢有錢要人有人,可是國內的百分之八十的發行渠道都掌握在幾大巨頭手裡。
更別說還有華影和廣電在監管著電影業,要是亂來的話你拍的電影恐怕都沒地方上映。
當然,要是像萬達那樣自己做院線的就另當別論了。
所以雖說這兩年的跟風之作越來越多,不過至少都是用心去做的,能在影院上映、在衛視臺播出的片子再差也不至於爛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