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利用先進的騎兵部隊,往北驅逐葷粥人、狄人等原始遊牧部落,將廣闊的北方大草原收入到版圖內。
陳華採取‘以牧治牧’的方法,往大草原遷入大量的秦人進行遊牧活動,並設定省、市、縣。
北方大草原土地不夠肥沃,不能大量種植麥、粟等作物,卻可以種植紅薯、土豆這種耐貧瘠的作物。
於是,農耕文明的秦國人依靠種地,在北方大草原上那些水源較豐富的地方建立起一個個城市,同時,在四周建立起一個個以畜牧為主的氏族,加上有中原內陸強大的工業生產力支援,北方草原上,還建立起一條條馳道,加強與內地的聯絡。
西王母國的歸順,陳華平定中原各個方國後,又西進將吐火羅地收入版圖,吐火羅人歸順,同時也遷入大量的秦人,與當地人混居,將版圖西擴到天山、阿爾泰山,並大力發展遊牧業,在這些地方進行遊牧,如發現原始部落,即抹殺,大量的原始阿爾泰人遭到滅頂之災。
吐火羅穩定後,秦國再次從吐火羅出兵,攻伐青藏高原上的“象雄國”,隨後將青藏版圖納入秦國。
東北地區,以東北的孤竹國為基點,秦人開始進入東三省、朝鮮半島,此時,這些地方都是原始部落,特別是朝鮮半島,秦人進入此地後,見原始土著就殺,在一些適合種地的地方建立城市,然後慢慢控制周邊。
南部,秦人利用海運直接,在沿海那些河流沖積而成的地方建城種地,控制沿海地區,熱帶原始山林實在難開發了,秦人只能在沿海平原種地建城,利用水運與秦中央交流。
華元35年。秦國本土基本廢除奴隸制,隨著人口膨脹,醫療系統完善,國民首次超過一千萬。
而陳華這副身軀已達四十九歲,他在位三十五年,同時也是他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三十五年。
他完成統一大業,東南西北,能種地的地方,都被他開發建城,而像周邊的東南亞、日本島等地方都是一片原始之地,上面只有原始人,他覺得要征服這些地方至少還需要數十年,於是他只能將征服周邊島嶼的事列入憲法,讓下一代人以此為己任,同時,憲法還新增一條:非我族類,殺!
對付其它地方的原始人,可不能傳授知識,這是為將來埋下戰禍,所以,他在國民教育和憲法上都明確表明:對待異族,一定要殺。
隨著秦國大力發展科技教育事業,很多秦人在思想上已經開始向現代化發展,天子、皇帝這些封建主義的事物開始不被人們認同。
陳華也知道大力發展現代教育,就會有這樣的結果。
所以,他在很早前就準備了君主立憲制的改革方案,將他自己及後代列為皇室。
皇室受國家供養,皇帝是國家的精神支柱。
而國家的制度,則是有別於單純的君主制立憲,而是建立起一個類似於社會主義的君主共和制,經濟上也是以公有制為主,多種所有制為輔的發展模式。
這一年,連通全國的馳道已經修築完成,洛國仿製的發電機取得初步成效,相信再過十多年,就能鋪設簡單的電網推廣電力。
在洛城旁,建了一個巨大的倉庫和圖書館
圖書館裡擺滿了陳華利用手機買回來的各方各面的資料、書籍,比如各種百科全書,有采礦的、化學的、機械製造的、幾何、物理、冶煉、農業、醫學、生物等各種重要的書籍。
倉庫裡則是擺滿了各種電器裝置、實驗裝置、汽車、單車、摩托、電腦、相機等現代物件。
現在的秦國無法造這些東西,但陳華相信,秦國在兩百年內,一定能將這些物件造出來,進入電氣化時代。
這年,陳華宣佈將在南巡後將皇位讓出,同時,他開始頒佈新的社會改革制度。
他統治這個秦國後,最大的願望就是遊列各個市,在早些年,他就巡視了北方、西方的市縣。
今年,陳華從洛城出發,開始巡視南方各個省市,他巡視完巴蜀,來到荊州巡視,荊州對面的三苗人已經歸順,不歸順的人都躲到叢林裡,現在秦人無法進入森林去征討他們,只能留給後人去做。
接著,他沿著長江,一路往東來到揚州,接著從長江口出發,沿著海岸線一路南巡,巡視海岸邊的各個城市。
此時,海岸邊已建立起一個個秦人的聚集城市。
大半年後,他來到了南海,這一年,正是華元三十六年,而陳華也年過半百。
這次南巡他還有一個秘密,而這個秘密連宓妃等人都不知道,只有他自己知道。
現在,他就在南海之上,身邊有幾個親信,沒有任何親人。
他來到秦國的最南部,在茫茫的大海之中,海水一如既往的藍,天也蔚藍,白雲很白,日頭很紅。
早晨的海風吹在臉上,那氣味有點腥鹹。
他立於船頭上,兩側各有一個隨從。
他遙看著東方那紅日。
自從太康失國後,他就徹底改變了歷史,他還以為歷史會迴歸正軌,不過,歷史的車輪彷彿從那一刻開始傾向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