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陳華站了起來,走到了眾人的中間。
“各位,今年荊、梁兩州大旱,夏後主封洛國遒人為農官,讓我們洛國去救濟荊、梁兩州的氏族。”
“但是,我們洛國力量不足,我希望,諸位伯候能幫幫忙,捐獻一些糧食給受災庶民。”
眾人聽後,個個都表現出猶豫之色,夏王朝的方國屬於自治,只要夏朝君主承認他們的地位,並且他們要納貢,在軍事上還要聽從命令,而夏王朝君主是沒權力直接干涉別國的內政和財政。
“我們河國願意捐獻一萬擔糧食。”
河伯在宴會之前就得到陳華肯定的答覆,所以現在他會幫洛國一把。
一萬擔糧食不算少了,一擔大約是五十斤,對於河國這個人口達到二十多萬的方國來說,它們捐獻五十萬斤糧食已經很不錯了。
“臣代表荊、梁兩州的氏族,謝過河伯。”陳華連忙回道。
這個時候,徐妃也說話了:“既然洛伯候如此為兩州庶民著想,我徐妃也為你捐獻一萬擔糧食。”
徐妃也捐,這出乎意料。
“謝徐妃。”
有了徐妃和河伯的帶頭,其餘的方國伯候也紛紛表示願意捐獻,這可是堯舜禹啟四代以來,一眾方國願意繳納賦稅以外的財政。
“我們戈國願意出二千擔。”
“商國,也是二千擔...”
“虞國,三千擔...”
“費國三百擔...”
......
在場四十多個大小不一的方國,或多或少的都捐獻些糧食,但得到的數量已經不少了。
荊州、梁州這些南方地區,很多地方都未得到開發,人口少,所以,豫州、冀州這些地方的方國隨便捐獻一些糧食,都能解決掉一半。
宴會進行很暢快,陳華沒想到這些方國會如此慷慨,特別是徐妃竟然也幫助自己。
宴會結束後,河伯邀請眾人在陽城入住,但陳華委婉拒絕了,他回到城邑外的駐地。
“現在各個諸侯都願意給自己糧食,真是沒想到...”
“旁邊是潁水,通淮地。”
“這次賑災,可以拉攏荊、梁兩州的氏族,為日後獨立建國做準備。”
陳華在營帳裡徘徊思索著。
這個時候,忽然有一士卒走進帳篷裡。
“啟稟伯候,徐妃和仲康在主營裡求見。”
“徐妃,她來找我...,幹什麼?”
“走,我們去看看...”
來到主營。
徐妃和仲康,還有幾名隨從在這坐著,徐妃手上還帶著一個碧綠通透的翡翠玉鐲。
這二人見陳華出現,連忙站起來,很是尊敬。
“徐妃主。”
“仲康候。”
陳華連恭敬地向他們問好。
徐妃和仲康也禮貌地回了個禮。
眾人坐下。
接著徐妃便說道:“洛伯候...數年沒見,你...還好嗎...”
“承蒙徐妃主關心,臣過得很好。”陳華禮貌回道,心想,這個徐妃以前對我忽冷忽熱,現在她這麼客氣地對我,肯定又是要我幫什麼忙了。
他猜得沒錯,這個徐妃果然是有所圖,只見她命人從外面搬進來一個木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