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貴妃與韶王幾次反對,皇後卻是一意孤行,打定主意要讓太醫先讓天子服下丹藥。
韶王見勸阻不用,只好作罷。
皇後這時提出要治罪呼延騅,因天子氣急攻心昏厥之時,正好是他向天子遞上了密疏。
韶王心底苦笑,一力庇護呼延騅,阻攔皇後治罪的決定。也許是天意,皇後正欲命侍衛將呼延騅押走關入大牢的時候,天子醒了。
再然後,天子就在寢宮內,再度召見胥九辭。
其餘人等,被毫不留情的天子趕出寢宮,無召不得覲見。
黃昏時分,韶王回到王府,也見到了得知呼延騅進宮後一直吊著心的趙幼苓。
“陛下這一次是真的動了大怒,不然不會被氣得病倒。安慶那些人,明日就能回朝,到那時仔細查下來,勢必就能水落石出。只是……這背後的事,只怕一時半會兒出不了什麼結果。”
韶王如是說道。趙幼苓一時不解,不過片刻,理清了頭緒:“皇爺爺……陛下不會動戴家對不對?太子……依舊會好好地住在東宮,是不是?”
她問完,忍不住低罵了句“荒謬”。
她罵完,就聽見韶王緩了口氣,接著說:“陛下蘇醒後頭一件事,就是下旨立即派人出城接應歸朝的眾人,又命人往江南去再行調查。戴家……戴家女眷都在汴都,如今已經派兵去將戴家的宅子圍了起來,說是要找戴家這些年私囤兵器,預謀造反的罪證。”
“陛下要查戴家?”趙幼苓問。
韶王搖頭:“查是鐵定要查,但恐怕不會是重罰。罪證是呼延騅一行人找到的,人證物證俱在,可以說是證據確鑿。沿路又一直遇上殺手。可以說這次戴家是脫不了幹系,但戴家的罪名一定只會是謀反。”
趙幼苓心底隱約有過猜測。
眼下越發確定了自己的想法。
戴家無論是真謀反,還是隻為了站隊,為了送太子安然登基,戴家至死都逃不了謀反的罪名。
私挖礦山,私鑄兵器。
這些,太容易引為謀反了。
果不其然。
幾日後,天子下旨,戴家犯謀逆罪,滿門抄斬,株連九族。但因念在戴家乃皇後及貴妃外家,又曾戰功赫赫,護衛大胤沿海多年。因此,改滿門抄斬為流放到西北的偏遠之地。
大臣們反應不一,有的覺得天子過於仁慈,有的卻心生不安,望著站在殿中面色難看的太子搖了搖頭。
這道旨意顯然皇後並不知曉。
等前朝的訊息傳至後宮,皇後頭暈目眩,踉蹌了兩下,當即暈了過去。
醒來後,皇後匆忙去求天子,卻只得天子的冷眼相對。
不過又幾日,在武將們開始紛紛為誰去接替戴家,前往江南駐兵的事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天子又下一旨。
與江南駐兵無關,這道聖旨,略顯得風花雪月,卻又在人意料之中——
賜婚呼延騅與趙幼苓。
人人都道天子這是賞識呼延騅,盡管他是外族,但驍勇善戰,又在戴家一事上,果斷擁護天子,因此特意將得無數恩寵的榮安公主下嫁與他。
但趙幼苓知道。
他們的賜婚,不過是天子不願朝堂內外的人再將注意力集中在戴家謀反一事上,生怕有心人往後發現太子的不妥,從而用來轉移眾人注意的一樁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