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專家的話也讓在座的其他人頻頻點頭。
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的時間並不是很長,整個手術過程可能也就短短的幾十分鐘。
這和開胸手術動輒幾個小時相比,那幾乎可以用光速來形容了。
但是,時間段並不代表著難度低。
正如之前提到的那樣。
這類手術的術前準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或者說,在手術檯上看到患者的手術是如此的順利,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手術醫生做足了術前的工作。
在介入瓣膜手術上更是如此。
因為手術中看不到患者心臟內的具體情況。
所以,在手術前,術者需要對著患者的增強ct,進行全面的評估,制定好手術步驟的每一個細節。
並且在此基礎上,對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進行最全面的預桉。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說得就是如此。
如同這位專家點評的那樣。影片中高原的操作很是乾淨利落,一看就是在腦海中演練了不知道多少遍的樣子。
螢幕上的反覆播放著高原在進行球囊擴張的畫面。
雖然這一幕在座的各位專家們已經反覆看了幾十遍。
但是他們此時此刻,依然在聚精會神地盯著螢幕上的畫面。
因為即便在座的都是心外科有頭有臉的人物,但是螢幕上現在播放的內容無論看了多少遍,也依舊震撼人心。
在放射線的透視下,患者主動脈瓣原本已經報廢的瓣膜位置,能看到一個黑色的圓環。
那就是原來主動脈瓣瓣環的位置。
一根導絲正沿著患者的主動脈一直到了原本的生物瓣膜這裡,穿過了生物瓣膜,一直到達了左心室。
然後一個像是癟了的氣球一樣的東西,沿著導絲一點點地攀升到了生物瓣膜的正中間。
這個癟了的氣球開始一點點膨脹。
這個癟了的氣球在螢幕上,呈現了一個“0”字型。
這是球囊逐漸被充水的表現。
不過很快,這個球囊的“0”字型就變成了“8”字型。
之所以變成了“8”字型,是因為這個球囊有一部分地方被限制住了。
這被限制住的地方,就是原本患者的主動脈瓣生物瓣膜的金屬瓣環。
患者那些瓣膜內已經報廢的生物組織,在球囊的作用下被推到了瓣膜邊緣金屬瓣環的位置。
但是因為這些組織的厚度,使得球囊在這裡被硬生生地卡出了一個凹陷。
不過凹陷歸凹陷。
在多數情況下,到了這種程度,手術醫生就會覺得擴張已經足夠了,就會停下來擴張的動作。
但是高原不行。
因為球囊如果不開啟,那麼接下來所有的操作都將變得毫無意義。
可以看到高原手上的注射器還在用力地向球囊內注射著無菌水。
球囊也在努力地進一步張開。
不過由於原本這些金屬環還有堆積組織的束縛,球囊張開的動作有些吃力。
彷彿用了很大的力量,卻連一個很小的縫隙都沒有撐開。
不過高原並沒有放棄,螢幕上的他已經按部就班地推動著注射器,絲毫不慌。
終於,螢幕上的金屬圓環似乎發生了一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