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毅已經全都明白了。
自己這個手術分為兩部分,分別是前半部分的開胸手術和後半部分的介入手術。
圖書館之所以會判定自己手術失敗。
就是因為在自己將前半部分手術完成之後,圖書館已經判定了,自己的後半部分手術根本無法完成。
簡而言之,就是主動脈支架根本放不進去。
自己剛開始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還有些不信邪。
可到了現在,真的到了釋放支架的這一刻。
鄭毅才算明白。
就算自己已經透過輸送器將支架送到了最好位置。
就算這個支架的大小自己選的剛剛好。
就算這個支架釋放之後,自己只需要在支架的末端再續下一個支架,就可以解決患者的問題。
可是。
鄭毅卻沒有辦法扭動釋放支架的搖桿。
因為。
他不能。
也因為。
沒有錨定區。
這並不是說鄭毅之前的判斷錯誤。
人工血管按理說是可以給患者提供足夠的錨定區的。
可是。
鄭毅卻發現,自己犯了一個錯。
自己在做升主動脈置換和頭臂血管轉流的時候,把四分支血管裁剪得太不到位了。
那三個負責和頭臂血管連線的細小分支。
它們起始部距離人工血管的遠端太近了。
這樣,如果自己要把這個主動脈支架透過介入的方式放進去。
如果用人工血管當做錨定區,將支架固定。
就會出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支架會把人工血管的這幾個小分支也給堵上。
患者的頭部和上肢,會瞬間沒有了供血。
這又是一個災難性事件。
“原來是這樣。”鄭毅看著儀器裡的放射影象,點了點頭:
“我明白了。”
一次手術的失敗,並沒有讓鄭毅氣餒。
之前哪一次練習手術的過程中,鄭毅沒有經歷過幾次失敗?
甚至是十幾次、幾十次失敗都是家常便飯。
區區一次的失敗又算得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