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延裕揮手道:“有句古語得好,親兄弟明算賬,二位大人還是立下字據好一點,省的到時候輸了不認賬,如果我輸了兩位大人就可以依著字據前來找我。”
蘇威與高穎那是頗為無奈,當即寫了一份字據,三人各自拿了一份放在了身上。
按照楊延裕之前對於楊堅的法,各地州府官員可以舉薦“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結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憲不饒”,“學業優敏”,“文才秀美”,“才堪將略”等十類科舉人。
科舉考試可分為兩類,一類稱為明經,明經的主要考試內容包括貼經和墨義,貼經就好比現在考試的填充,試題只需招錄經書的一句,並遮去幾個字,讓考生填充空缺的字詞,簡單一點就好比填空題。
另外一類就是進士科,而進士科的考試主要要求考生就特定的題目創作詩,賦,有時候夾雜一些貼經也是可以的。
另外為了彰顯科舉考試的公平公正,實行糊名和譽錄,並建立防止徇私舞弊的新方法,所謂的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貫等密封起來,譽錄就是令人將考生的試卷重新抄錄一遍,這樣考官評閱試卷的時候,不進不知道考生的姓名,也無法從字型上報辨別出字跡,這種制度主要就是防止考官徇情取捨。
待得楊延裕這一番話完之後,蘇威,高穎二人驚得連嘴都合不攏了,只聽蘇威驚歎不已道:“延裕,這些都是你想出來的?”
楊延裕聳聳肩道:“難道這下還有其他人過這番話嗎?”
蘇威搖了搖頭,只聽高穎道:“高兄呀,你我儘管身為一品官員,可在這子面前就像個一無所知的孩童一般。”
高穎哈哈笑了笑道:“言之有理呀。”
楊延裕頗為尷尬道:“兩位大人就莫要取笑子了。”
楊延裕這番話完之後,蘇威與高穎哈哈笑了起來。
科舉取士這件事情該的楊延裕也已經了,至於其他存在的問題也是需要走一步看一步,畢竟楊延裕對於科舉制度並不怎麼了解,所知道的這一點,還是之前從電視上或者是在校期間學習而來的。
就在坊門即將關閉的時候,高穎與蘇威攜手離去,楊延裕親自送二人離開之後,這才準備讓金三關門歇業。
翌日清晨,楊延裕繼續來到魚俱羅府上學習武藝,當楊延裕來到後院之後,卻發現現場僅有魚俱羅一人,不見了宇文城都的身影。
楊延裕這便問道:“卻不知師哥哪裡去了。”
魚俱羅沉聲道:“你師哥前去投奔晉王了。”
楊延裕頓時一愣,看來宇文城都還是跟隨楊廣去了呀,如若猜得沒錯,以後宇文城都就會被楊廣冊封為寶大將軍,當然這要等楊廣登基以後。
(本章完)
喜歡雄霸隋末請大家收藏:()雄霸隋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