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公這差事清閒的很,一不管治安,二不問稅賦。
盈月清點一次,照顧好官馬,安排來往信件的腳程,半年去一次縣衙,一上午忙不了半個時辰,多數時間在吏室休息,樂得自在。
楊彥全大抵是十一歲時識字讀書,學於慈幼書舍,書舍簡陋,只是粗通文字,後為吏多閒暇,讀了幾本雜文,學識一般,興趣也一般。
一覺睡到午後,楊彥全才起身收拾東西去往劉接待家。
一路上走的很慢,遇人還要聊上兩句,楊彥全在交際人事這一方面向來不錯。
天暗時,楊彥全到了地方。
劉接待家是呂驛第一大戶,從呂老太爺始就是保正,近百年光景佔了最好的田地,蓋了二進院,人人都要敬三分。
“驛公。”劉接待早早的便在院門等候,身旁還跟著一位青年兒郎,劉接待拱手施了一禮,繼而開口介紹:“這便是小兒四郎呂榮。”
“果真是青年才俊啊!”
楊彥全對呂家的事還是有所瞭解的,劉接待是北邊軍中退下來的,初在襄陽屯田,後招贅在呂太公家,呂太公在本地素有名望,為其尋了一份差事。
“驛丞在上,受學生一拜。”呂榮一身士子扮相,看似讀過幾年書。
“四哥兒高抬,喚某保賢即可。”
楊彥全不完全是自謙,驛丞是改制後的新稱,只用於大驛,例如襄陽驛,那驛站楊彥全也去過幾次,馬匹齊全,屋舍成林,又掛著軍屯的路子,門下輔兵上百,驛丞由公入吏,雖無官身,堪比從九品。
而呂堰驛是三等驛站,楊彥全這個書目公差稱聲驛公都算高抬。
“驛公,請。”
呂榮也有求人辦事的態度,躬的下腰,當然以呂家的聲望,呂榮日後定不止於接待一職,而楊驛公嘛,若無助力,此生也就這般了。
“好,好,請。”
過堂廳,落座席位,呂太公身體報恙並未露面,楊彥全得了個首席。
呂園雖好,也是農家,菜品三五,一二野味,配上米酒,已算隆重。
飲樂不急於正事,多是高論爾爾,以彰見識。
“驛公,今天下大定,百姓富足,社稷穩固,多賴一人之功啊。”
呂榮到了微醺,放開了話語。
“這人某也是知曉的,崇敬的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