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朕還是希望彭卿自己提出,要不……”趙昀對山東局勢沒有十足把握,覺得時機尚早。
“官家不可再遲疑了,越等下去,對彭帥,對朝廷都不利。”崔與之近來很少諫言,對於政事也交由樞密院處理,此次他卻態度強硬。
“也罷,那就擬,拔杜杲為上騎都尉,樞密院都承旨,出任山東制置司副使,協領山東馬軍。”趙昀正坐道。
“官家,那劉虞候呢?”
“暫留禁軍。”
“只怕不妥,餘都統一走,蘭州無人,恐闊端前來生事,也懼郭蝦蟆不聽調配,需要有一得力將軍鎮守河關一線。”鄭清之身份所致,不得已而出頭。
“哼!王堅不可嗎?江萬載不行嗎?”
眾臣無言,站在這裡的每一個人身後都代表了一股勢力,有些話無關喜厭,只在立場。對於家國大事所有人都可以一直向外,但在內有各方面的壓力讓他們說這些話,來自於內庭,來自於外朝,甚至來自於民間,來自於日後。
“呼!罷了罷了,擬!拔劉整為驍騎尉,樞密院副承旨,臨洮路都統。”趙昀現在還依稀記得全績說過的一句話:千山看盡世間忠良繁碩至極。
“劉都統既領臨洮軍,那曹家三兄弟、高知州又該作何安排?請官家示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曹家三兄弟,唯曹友聞可堪大用,至於另外兩人冶軍不過萬,冶政不過縣。”鄭清之再道。
“擬!高稼卸去原職,任甘陝制置司副使。江海同列副使,節制甘陝兵馬。曹友聞拔起居郎、鳳翔路都統制、鳳翔知府,曹氏兄弟暫列府下幕僚。”
“官家,那鄂州軍該當如何?”
“併入忠順軍,王堅、江萬載也歸孟珙帳下,拔孟珙為輕車都尉、京湖制置副使、忠順軍都統,節制京湖荊襄諸軍!”趙昀抬眼掃視了一圈眾人,心中暗自得意:總算是生效了,一場潑天大勝逐步把武人提拔到封疆大吏的位置。
之後,趙昀君臣又細細討論了幾人的任免,儘可能把這場封賞做得公平些。
值此刻只剩下一人,那就是主帥全績。
“無關痛癢的人就到此為止吧,說說吧!再不提朕都要睡著了。”趙昀自嘲道。
眾臣鬨堂一笑,但又很快沉寂下來,如何封?封什麼?眾人心中已經想了無數個答案,但無一都自覺單薄。
那可是全績呀!用了十年光景帶著大宋軍旅打出軍魂的人物,亦或者說全冶功這三個字就是此刻大宋的軍魂。
“你們不說,朕來提……如何?”
“官家聖明。”誰人反駁?如何反駁?也就這樣吧。
“然也,立即擬旨,通告天下!”趙昀忽而起身,神色萬丈:十二年前小橋渡頭之約今朝見了分曉,一路坎坷不忘初心,這十二年若不是全績的殷勤,也沒有趙昀的今日。
“臣等告退。”
眾臣即走,趙昀背立於龍椅之前,不知何時淚溼襟,亦無法與他人訴說。
喜歡扶宋從皇帝住我家開始請大家收藏:()扶宋從皇帝住我家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