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邱風知趣的帶著眾人離場。
史嵩之這才放鬆了姿態:“哈哈哈,冶功莫怪,官場行事流於表面,但有些事還不得不做,走走走,去看看你這半年的成果。”
“史兄,請。”其實全績入京湖的本願是與孟珙一眾攀交情,但陰差陽錯卻與史嵩之混的是熟絡,每月全績必然會收到兩封信文,一封是小服妖汪沁的閒談雜事,句句關心,而另一封就是史嵩之的家國政策,奇思妙想。說不上煩,只是讓全績對史嵩之這人有了新的瞭解。
繼,全績領著史嵩之去了慈幼局,初入前院,便見三五孩童在院中嬉戲,孩童一見全績便殷勤地圍了上來,一句一句呼喊著全兄長。
“嗯,今日可曾背了書文?有沒有聽先生的話呀?”全績能準確的叫出這裡每一位孩童的姓名,伸手撫摸間也表現出超出年齡的慈愛。
“背了,不過劉先生不認識生僻字,只能等文先生來教了。”
孩童嘲笑實屬無心,但史嵩之聽者有意,隨即問一孩童:“小郎,你說慈幼局的先生還有識不得字的?”
“多了去了,節級劉先生,鄉書手古先生……”從孩童口中說出的是一位位熱心的吏員,聽的全績有些心酸。
“冶功,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何不請幾個教書先生?那些吏員哪懂書經。”大宋吏員選拔的要求比官員低太多了,存在大量白丁,史嵩之不明白全績如此精細的一個人,怎麼用這些粗人。
“唉,一言難盡,手頭拮据啊。”
全績為了方便孩童讀書識字,在慈幼局設立的私塾,但大多先生都不願來此接受這份微薄的酬勞,全績只能和文小小一眾吏人親自教授。
“哼!世人常說清高自詡莫過於教書先生,今日怎不見他們出頭,也是一群俗人罷了。”史嵩之義憤填膺地罵了兩句。
“史兄,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先生們也要養家餬口,慈幼局本是一善舉,多賴鄉民資助,能給出來的酬勞不多啊。”
“嗯,某回去就告知制置使此間情況,請他派人送財,光化慈幼局這是京湖的先河,只有這裡做的妥當,才能引得各府縣效仿。”史嵩之給全績許下一諾。
“這自然是多多益善了。”全績說罷又引史嵩之去了賬房,將一應賬目全數擺在史嵩之面前。史嵩之也不推辭,細細觀看,從中詢問各項支出,他知道這樣做才是對全績最大的尊重。
“嘶,冶功,這賬目不對呀,不說土地,只談銀兩,從光化縣府、土豪到襄陽州府一共出資了九千八百四十六兩白銀,為何慈幼局賬目支出了一萬零六百六十九兩?”史嵩之第一次遇見這樣的奇事,以前都是賬目短缺追究責任,從未聽過超出充盈賬目的,難不成還是錢生錢了?
“哈哈哈,是績的私資,不,也不能這麼說,是各家暫存在全績家中的公資。”全績將光化的貪汙腐敗說的十分委婉。
史嵩之一聽便明白了,看向全績眼神再次發生了變化,不是敬佩而是怪異,心中只道:這種人到底圖什麼:“冶功的公心遠勝某百倍矣,某自愧不如。”
“哈哈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嘛。”
喜歡扶宋從皇帝住我家開始請大家收藏:()扶宋從皇帝住我家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