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末,昌安門。
二十餘艘船兒橫於府河,般板處擠滿了幫工,人人目色喜悅,而全氏父子立於河橋之上,也顯現輕鬆狀態。
“諸位鄉鄰,自今歲二月始我等從西門裡處疏通府河,歷時半載,全河段導通,可保府河二十年行船無虞,此份功績當與爾等共見。”全有德賭上了所有的家財,耗盡了心力,今日總算有了成果,目眺微波河面,再觀左右百姓,他感覺一切都值得。
“鄉書手的事咱一定要幫—把,出不上財力,人力必到。”
“還是二叔功勞大,我等不敢稱高,全是為了錢財。”
“二伯威武!”
一眾西門裡的幫工為全有德壯大聲勢,也嘆一路走來的不易。
“父親,績已派人去請舅父,衙門的官長想必也會同來。”全績是這次事件倡議者中出力最多的一人,監管幫工、下河掏沙、採買食材、處理鬥毆等一系列雜事都由他標榜或主理,可稱疏河第一人。
“嗯,等此間事了,為父便領著眾人返鄉,你去一趟山陰城,與你姐說一聲。”
陳實夫婦這半年來少說也出了百餘兩銀錢,全有德想讓全績去算清賬目,一併報於劉景,這份結算錢全有德一個子也不會出,否則全秀春一心軟,茶樓必吃虧,這是全有德不願看到的。
“知道了。”
半個時辰後,黃勝、申洋、胡壬傑、劉景四人乘車到了橋邊,全氏父子迎一眾官長下了車馬。
“明府。”全氏父子同步向黃勝施禮。
“好,好。且起來吧,爾等做的不錯,本縣甚慰。”黃勝表現的和善可親,這全因黃舒與他說了那日酒樓之事,黃勝知道了全績有位手眼通天的忘年交:“五郎啊,你這次立了大功,本縣重重有賞。”
“多謝明府,不過此次疏河主理者是劉押司與王手分,績與父親不過是幫個力氣罷了。”全績還是保持著那副恭謙態度,余天賜雖然幫他加了助力,但他也要明事理懂人情,不然在這圈子吃不開。
“哈哈哈,各家功勞本縣自有心數,冶功就不必推辭了。”
黃勝混了數屆官場,孰輕孰重他還是看得清的,心中決定在離開會稽之前要好好推全績一把,再加上兒郎之間的情誼,日後官場又多一友人。
“明府,請。”
繼,全有德邀黃勝為此事講個圓滿,黃勝立於拱橋中段,面向幫工百姓說起了會稽縣史,又提及縣府對疏通界河是何等大力支援,冗長而繁雜,聽的不少山陰閒漢當即離場,且暗罵無趣。
零總一個時辰,黃勝才宣佈疏通府河正式竣工,幫工相應的喊了幾句口號,撐了黃勝的顏面。
話罷,全有德領著幫工返回西門裡,全績則送會稽諸官長登車。
臨行之際,黃勝隔窗對全績笑道:“冶功若有空閒可去尋義伸飲樂,本縣有公務在身,就先告辭了。”
“明府一路慢行。”
全績目送車馬離開,返橋欲去全秀春的茶樓,正當他剛踏上山陰石道時,方才觀望的百姓中走出一人叫停了他。
“小後生,且等等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