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曹初自個兒也覺得她帶的軍隊畫風特別清奇,然而,在這個年代,仁義就是這樣。
除了曹初,大家都覺得這麼幹沒什麼毛病。
這主意並不是曹初一個人想出來的,其中還有郭嘉和程昱的功勞。
荀攸表示這種主意絕對不是他的風格。
再次醒來時,劉表一睜眼就看見了孫權的黑眼圈。
看樣子是一直在等他醒過來。
這時,信使的聲音恰巧從門外遠遠飄過來:“襄陽來報——”
孫權眼疾手快地把門閂上,任由信使在外頭叫喚,拱手道:“還請劉荊州先議事再召見信使,如此可好?”
劉表嘴角一抽:“甚好。”
信使狂拍門:“放我進去!放我進去!進去!”
見裡面沒反應,信使又扒著門,悽厲喊道:“放我進去啊——”
那聲音,那語氣,跟叫魂似的。
孫權和劉表同時吼道:“閉嘴!”
信使委委屈屈地停下了拍門聲,閉緊嘴巴,安靜如雞。
先後兩次暈倒,劉表整整花了十天的時間才醒過來。
大敵當前,聯盟的事不能拖,孫權和劉表這邊因為其中一方暈倒而沒進展,因為跟隨劉表過來的蒯越支援投降,根本沒法替他做主。
其實荊州除了劉表沒幾個人支援繼續抵抗的。
劉表這邊沒進展,但曹操這邊的進展卻十分喜人,因為他接到了蔡氏徹底的投誠。
本來蔡瑁只是暗地裡傳傳信件,如今卻是要動真格的了,他甚至提出要幫曹操遊說荊襄之地的世家大族。
蔡瑁心裡門兒清,按照現在這麼個發展趨勢,只要曹軍不作死,或者後院起火,否則他們很容易就能拿下荊州。
如果只是打一個劉表,還不至於要特地在鄴城挖個玄武池出來專門訓練水軍,也根本不需要曹初曹昂再加上個曹操那麼大陣仗,很顯然曹操是想打的是劉表和孫權兩個人。
孫權的心裡著實沒什麼底,曹軍有備而來,氣勢洶洶,江東這邊不乏投降派。
典型的就如張昭,他是孫權身邊的重臣,但他主張投降,孫權面臨的壓力實在有點大。
周瑜和魯肅卻主戰。
其實這個做法很好理解,益州被曹軍拿下,可劉璋現在照樣活得好好的,他原本的那些下屬也沒缺胳膊少腿,反而受到重用,就連呂布以及他原本的下屬都過得特別逍遙。
由此看來,曹操對待昔日的敵人和降將其實沒有多大差別,那他們為何非要束手就擒而不是奮力一搏呢?
如果孫權和劉表聯合起來,同時又有天時、地利、人和的話,還是有一些勝算的。
那麼問題來了,敵強我弱,如何對敵?
周瑜冷靜道:“須出奇制勝,否則絕無勝算。”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除非天降瘟疫把曹軍搞得病怏怏,不然他們就這麼打的話一點贏的機會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