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對他們當中每一個人都不陌生,能夠出現在這支艦隊上的,每一個人都有不低於五年的出海經驗,不低於百次往來於海城與朝鮮之見,不低於十次往來於海州與大和國之間。
雖然這一路上的路途並不遙遠,也還算是風平浪靜,但也不是沒有見過那種大場面。
可以說,這支船隊上,每一個人都是航海方面的人才,上到指揮官,下到輪機艙,甚至是一名普通的船員。
一百零九艘運輸船,加上八艘主力戰艦,一百一十七艘大船浩浩蕩蕩的行駛著,模樣甚是壯觀。
但仔細去看的話會發現,這一百零九艘運輸船裡,有五十艘煤水船。
鍋爐要用水,海水不行,除非他們想要鍋爐隨時報廢,否則只能用淡水。
這支船隊此行的目的就是北美以及南美,從那裡帶回數不盡的黃金,以及各種農作物等資源。
除了這個目的以外,他們還擔負著另一個任務,測繪航線。
這個時代的船,即便是換用了蒸汽動力的船,也不可能直接一頭扎進太平洋裡。
李元吉很清楚這一點,同樣他也知道大唐前往北美或者南美的航線只有三條,而選擇北邊的這一條,無疑是最安全的,也是最近的。
但這條航線到底在哪裡?李元吉卻不知道,只是聽說只要進入這條航線,即便只是風帆動力的船,也能很快的抵達北美。
李元吉不敢冒險,所以只能一方面讓人去找這條航線,一方面讓他們去沿著沿途的海島前進,一旦遇到極端天氣,船隊可以依靠海島來進行躲避。
另外兩條航線目前來說有點不太靠譜,一條是經硫磺島,夏威夷,然後到南美,另一條是走澳大利亞,但是很抱歉,這些地方在哪,李元吉也只知道個大概,這個大概,在大海上,可能讓人一兩年都找不到地方,而且風險太大,中間還要經歷沒有參照物的危險。
所以,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選擇北線都是最安全的,也是最靠譜的。
船隊上不僅帶了海員,同時還帶了海洋測繪人員,一個六十人組成的船舶專家,主要用於途中修理船隻,對船隻進行狀態評價,決定是否棄船。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團的陸戰隊戰士,還搭載了五臺步兵裝甲車與五臺坦克,另外每一艘船上,都有八挺機槍作為自衛力量。
這只是常規自衛力量,但隨著陸戰隊的到來,火箭筒被分別安置在了各個船隻上,所以每艘船上的自衛火力又多了一具火箭筒,佔據高點,百米的有效精準射程,對這個時代的海盜來說,這個距離是致命的。
而重點在於那八艘主力戰艦上,六艘木質結構的戰艦,上面搭載了兩門五十毫米三十倍口徑的新式火炮,佈局為一前一後,最大射程三千米,有效射程一千六百米,不過要根據敵方情況來決定有效射程。
如果是小型艦艇,這個有效射程就近的多了,一是不好發現,二是不好瞄準,這個時候瞄準全憑眼睛,其他的都是浮雲。
除此之外,這六艘主力戰艦上,還搭載四十八挺重型機槍。
什麼是重型機槍?固定位置,以確保後坐力不會對射擊產生太大的影響,採用威力更大的彈藥,自然而然的,射程也就更遠了。
四十挺重型機槍按照立式佈局,各二十挺分佈在兩側,敵人敢來,他們面對的就將是立體型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