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這是想幹啥啊?不是說好的拆分重組了嗎?就這麼個拆分法?
“陛下可是想讓意在就讀這些專業的學生,到專業所在的學院就讀,這個方法倒是可行。”房玄齡暗暗的點著頭,大聲的說著。
他馬馬虎虎的算是懂了李元吉的意思。
學政治,這個基本上都是要進入官場的,不然學政治幹啥?以前這些學生可以在四大書院學習,但是以後,抱歉,只能來長安書院學習。
而所有政治類的教員,也都會集中在長安,從另一個層面來說,這是有好處的,大家都是精銳,聚在一起多進行一些學術方面的探討,還是很有幫助的。
教育類培養出來的基本就是各級教員,也有直接進入官府分管教育部門的,這個每個書院都設立一個也沒什麼問題。
醫科為毛單獨落下了洛州?是因為長安與洛州距離太近了嗎?但是再近那也是近千里的距離啊。
其他的,房玄齡也徹底搞不懂了。
但是他明白這些大道理,一是如此一來,資源便進行了整合,即便分散了一些,但整體而言,還是加強了每一個類別的綜合實力,第二個則是讓學生更亂了,跑的更遠了,學生籍貫更復雜了。
有好有壞,倒是挺符合李元吉的思路的。
而如此一來,一個問題出現了。
他們之前所給出的理由,現在都不能成為藉口了,因為人是固定的,你只能去那裡。
工業類的除了船舶類全部集中到洛州,船舶類則是全部集中到廣州。
理科一分為二,一部在長安,一部在揚州,化學則全部聚集在洛州。
如此一來,五大書院的特色也就很明顯了。
長安書院的特色為經濟,政治,法學這三類,理科稍次,另外兩個是陪讀的。
洛州書院的特色為農業種植,工業,化學這三類,其他兩個陪讀的。
鎮北書院則是農業種植牧業,經濟這兩類,其他三個陪讀。
揚州書院則是理科,農業漁業,經濟這三類。
廣州書院則是工業船舶類,農業,經濟這三類。
刨除掉共同科目,總結一下就是長安書院是經濟政治類,洛州書院是農工化類,鎮北書院是農經類,揚州則是理農經類,廣州書院則是船舶農經類。
這些共同科目也不是腦子一熱就設立的,三個同樣擁有農業類科目的學院,其實所研究的內容是不一樣的,土質,氣候,這些都是原因。
在總結一下就是一句話,四個字,因地制宜!
將原本沒什麼特色的四大書院,改制成五個具備各自特色的書院,讓他們在各自的行業內可以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五大書院想互不干涉,集中所有的力量,在各自的行業內做出最大的貢獻。
簡單點說,這跟軍校沒什麼區別,就是把全軍最優秀的人集中在這裡進行培訓,然後放出去建功立業。
喜歡唐朝最佳閒王請大家收藏:()唐朝最佳閒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