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民間最反感李世民的地方,為人太過殘暴,冷血,即便日後做出了成績,表現的很愛民,很仁義,也始終無法徹底開啟百姓的心結。
反觀,李元吉後來殺回來,殺了李世民,殺了他的兒子,這個百姓就比較容易接受了,你那叫殘暴,人家那叫報仇。
“太公,今年您就有七十了吧?”寧博問著。
“恩,再過一個月就實七十了。”老太公點了點頭,七十是個坎,如果死了,那也算是喜喪了,畢竟大唐活不到七十的人還有一大把呢,加上晚年也享受了好日子的滋味,這輩子也沒什麼遺憾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太子在正旦朝會上上奏朝廷理應厚待老者,將其分為三個階段,五十以上,六十以上,七十以上,然後根據各地常平倉的儲存情況來決定具體的怎麼操作。
但是目前的情況來看,會優先對七十歲以上的老者進行補助。陛下已經同意了這個提議,不過具體的方案還沒有拿出來,據說陛下下令三月前拿出具體方案。
孫兒打聽了下咱們這裡常平倉和七十以上老者的情況,又研究了下這個政策,一旦這個政策開始落實,多的不敢說,就說太公您吧,一年下來,朝廷差不多會補助你半年的口糧。”寧博說著最新的訊息。
初步統計七十歲以上老者,向他們初步解讀這個政策,這是他們的任務之一,這不是某一個特定部門的任務,雖然後期會有衙門專門來負責,但過年期間,所有官員都要參與進來。
並不需要刻意的去走訪調查,走訪親戚的時候,打聽一下,見一下,說一下,記錄一下就可以了。
後期衙門會派人單獨來了解情況,然後形成一個詳細的名錄。
雖然查戶冊也能查出來,但是太麻煩了,需要翻閱幾十萬人的戶冊去查。
“嘶……”聽到寧博的這番話,屋內所有人都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氣。
驚訝,吃驚,難以置信。
“老么,這是真的?”寧五第一個反應過來,但卻不是高興,而是質疑。
從來都是百姓給朝廷交課賦的,什麼時候朝廷給百姓發過福利?除了災年的時候以外?
“當然是真的,不然昨天為什麼會把我叫回衙門,就是單獨說的這個事,衙門每一個人,都要在過年期間瞭解一下附近七十歲以上的老者,然後說一下這個情況,這算是一個初步的排查吧,等年後衙門會派專人來走訪確認,然後形成一個明確的目錄,等到三月朝廷的政策下來以後,就開始準備實施。”寧博解釋著,當然也沒忘了重點中的重點。
通知這個好訊息只是其一,但另一個訊息也是必須要通知的:“不過這也不是每一年都能發放的,具體的還要根據常平倉的儲存情況來看,據說初步的計劃是存糧高於七成發放,低於六成停止。
等到將來的時候,大概會將這個範圍逐步的增加到六十以上,甚至是五十以上。不過這個說不準,還要看具體的情況來決定。”
“那咱們縣常平倉的存糧有多少?”一眾親朋滿是期待的問道。
雖說整個家族只有老太公一個人可以享受到,雖說這幾年誰家也都不缺糧,幾個兒子一人一年拿出來兩鬥糧食就足夠老太公吃了,現在誰家也不在乎這點糧。
但這是朝廷給的好處,這就很稀奇了,雖說他們不缺這點糧,但凡事不能用缺不缺這個問題來考慮的。
這說明朝廷依舊在施行仁政,而且還是太子提出來的,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太子將來也有很大機率繼續施行仁政,這對於天下百姓來說,無異於天大的喜事。
都是窮苦人家熬過來的,即便現在有了點,但也沒人會去浪費。
“有將近九成吧,聽說整個大唐縣級的常平倉平均儲量是八成多一點,按照這幾年的勢頭來看,只要不遭受天災人禍,這個政策基本上不會停止。”寧博回應道,這不算什麼機密,但也不再解釋的範圍之內,如果不是自己家裡,他不會說這麼多。
這個政策不僅百姓認為是好政策,同時衙門內部也都認為是好政策。
為什麼?
雖然惠及的人群有限,但是影響卻是巨大的,對於地方政府來說,這個政策有利於幫助他們穩定地方局勢,幫助地方政府更加順暢的施政。
雖然現在就很穩定,雖然現在施政就很順暢,但誰還不希望日子過的更好呢?
訊息,不只是在寧博一家傳播著,幾乎半個大唐都在傳播著這個訊息,不管家中有沒有七十以上老人的,都很高興,因為下面還有五十歲,六十歲,說不定哪天就輪到他們了。
這算不算是吃皇糧了?
喜歡唐朝最佳閒王請大家收藏:()唐朝最佳閒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