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作出這個妥協,儒門至少在百年內,將會是極其黑暗的。
而百年的時間,足夠讓儒門從當代第一大派系變成一個不入流的小門小派。
而到了那時候,儒門想要崛起,又談何容易?
況且,誰能保證,即使百年以後,朝廷對儒門的態度就會發生改變?
在這一切都是未知的前提下,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放棄那不切實際的夢想,丟掉過去的輝煌,忘掉那些所謂的理想,腳踏實地的,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下去。
焚書坑儒沒有讓儒門倒下,儒門能夠從百家爭鳴之中脫穎而出,成為數百年來華夏大地的統治學派。
現在,他們也有信心重新站起來。
最終,孔穎達被說服了,或者說,孔穎達只被說服了一半。
他會出面道歉,但道歉過後的事情,他不會在管了,而且此事過後,他便會返回衡水老家頤養天年,再也不問世事。
“陛下,儒門之錯,錯在於目光短淺,錯在於狂傲自大,錯在於無法真正的認清自己的位置,一個找不到自身位置的人,走到今日這一步,也在預料之中。陛下對儒門的厚愛,小民萬分感激,倘若不是陛下給儒門破了這盆冷水,怕是到現在,儒門還無法認清自己的位置。
而陛下繼位以來,便多次提起能者居之這句話,而在之前,儒門在沒有那個能力的前提下,依舊幻想著往日的輝煌,忘記了本該屬於他們的位置。
小民要待天下儒生為陛下道一聲謝,若不是陛下挽救儒門於水深火熱之中,此刻的儒門,怕是早已不復存在。
可陛下為了儒門,卻無意間引發了另一個問題,為此,儒門深感愧疚,而對於此事,其實正是儒門最擅長的地方。
所以,小民懇請陛下能夠授權於儒門來輔佐朝廷解決這件事情!”于志寧站了出來,孔穎達已經做了他答應的事情,剩下的就是于志寧的事情了。
于志寧不是個喜歡阿諛奉承的人,但是在這一刻,他又不得不奉承幾句。
雖然說的有些讓人臉紅,但若是仔細去想一想的話,又會發現這些話其實並不是單純的奉承,而是確確實實的存在的。
李元吉也在考慮,事實上早在幾天前見到那封告全體同胞書的時候,他就在思考著一個問題。
自己是不是真的錯了?
然而,現在李元吉有了答案。
自己並沒有錯,打壓儒門這一行為,並沒有錯,即便是放在現在,自己依舊還是要打壓儒門。
問題並沒有出現在打壓儒門這件事情上,而是在於自己對保留儒學的選擇上。
中庸,是一門好學問,但是用來輔佐治國,這門學問就不合適了,甚至還會反其道而行之。
自己不是儒生,對儒門的瞭解也並不多。
但自己也知道,儒門最大的優勢,在於對思想的引導和控制。
于志寧沒有明說,但是前面的那封告同胞書,加上現在的這一番話,讓李元吉明白了一個道理。
大唐之所以有現在這種問題,原因就是出在自己對儒門的打壓上了。
喜歡唐朝最佳閒王請大家收藏:()唐朝最佳閒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