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大唐江山的穩固,長久不衰,這僅僅只不過是其中的第一步而已,雖然並不知道這種方法是否可行,但不可否認的是,李元吉的心中已經有了一整套完整的方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有自己思考出來的,也有參考後世的一些制度,還有對以往的那種制度的改進。
反正在李元吉看來,這種方式在理論上是沒有問題的,是可以保證大唐長久不衰的。
“陛下,內府還有十萬貫左右,但皇室每月的固定開銷為四千貫,以及陛下規定的預留三萬貫的備用資金,實際上內府現在可動用的資金大約只有兩萬兩千貫左右。”宋忠麻利的回應著。
宋忠是太監,同樣也是內府的一名內侍官員,而且還是級別比較高的哪一種。
雖然在內府沒有什麼實權,但處於職位因素,他卻能夠查閱內府所有的資料,包括那些保密資料。
所以對於內府的資金情況也是比較清楚,同時為了防止皇帝問起情況,宋忠每個月都要去內府檢視一番最新的資料,特別是資金的使用情況,剩餘等問題。所以,這個數額即便是有偏差,但最多也就是四千貫左右的偏差。
內府是在李元吉決定皇室開銷由自己承擔之後才建立起來的,專門負責皇室的一切私人事務,包括資金,賞罰等。
而按照李元吉的要求,內府必須要留足一年的開銷,以及三萬貫的備用資金,其餘的才是當年可動用的資金,而這筆資金多用於皇帝的賞賜,皇宮的意外修葺等。
“就以興道坊為藍圖,工部要儘快拿出一套完整的設計方案,除了佔地面積為一半的宮殿以外,宮殿前還要樹立一座不低於宮殿最高處的石碑,其餘地方……就以園林設計為標準吧!”李元吉想了下,這麼大的工程不是一年就能完成的,即便採用了新式的建築方式,從開建到投入使用,最快也得兩三年的時間。
這還是人力物力都可以得到保證的情況下,其中更是涉及到搬遷,安置,拆出,清運等一系列的工作。
也就是說,即便是從現在開始,等到真正的開建,最快也得是三個月以後。
而內府只需要拿出兩萬貫,基本上就可以滿足今年的建造需求,至於園林什麼的,設計好了也可以暫時拖一拖,等到明年,或者後年再去做,因為這些並不是緊要的。
“陛下,即便錢的問題能夠解決,可那麼大的石碑……”工部尚書一臉的鬱悶。
比宮殿最高處還要高的石碑,這上哪找去?就算找到了,又要花費多大的代價才能運過來?
運輸石頭最大的問題在哪裡?車輛問題?
不,那些都是小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沿途各處,大多數地方的橋樑,都無法支撐這種重量的通行。
即便是走航運,這麼大的石碑,途中也要拆掉很多橋樑才可以確保透過。
即便是一路上都熬了過來,可那麼大的石碑又怎麼進入長安城?難道為了一塊石碑,就把城門給拆掉嗎?
這得有多敗家才能幹出來啊?
李元吉滿額頭的黑線,心中暗道這這幫人咋就這麼耿直呢?
腦子咋就不知道轉個圈呢?
“石碑可用混凝土澆築,在其外部貼上一層薄片石碑,儘可能減小縫隙,用同色的材料進行填補即可……”李元吉無奈的說著。
混凝土澆築的石碑,實際上要遠比一塊正兒八經的石碑還要結識。
而造這麼個石碑的代價,其實就跟造一根大殿的承重梁差不多,而單獨的一座,在其速度上甚至要快於宮殿的建造。
不少人都猛的鬆了口氣,還真怕皇帝執拗的要去搞那麼大一塊石碑過來,如果只是混凝土澆築,然後貼上一層薄薄的石碑的話,這已經可以用簡單來形容了,而造價也並不高,就算用上鋼筋,幾十貫也就差不多了。
“陛下,錢呢?”解決了工部的大難題,皇甫無逸卻又站出來問道。
“錢從內府出!”
喜歡唐朝最佳閒王請大家收藏:()唐朝最佳閒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