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終歸會有的,至少比起以前而言,這條管道卻是給大唐的百姓帶來了更多的改變。
“朕沒想到,元吉你竟會有如此的才能,若是早知這些的話,朕當年早就將皇位傳與你了,也不至於讓你們兄弟相互殘殺。”或許是年紀大了,或許是在宮裡待的時間久了,李淵情不自禁的提起了往事。
每個人都會有些遺憾,李淵建立了唐朝,這是他的人生巔峰,可在兒子的問題上,卻犯了渾。
“這些年來朕也一直在想,這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裡?想來想去,朕還是覺得,這問題出在朕的身上。”李淵關上了窗戶,車內的溫度沒有繼續下降,背靠在墊子上,李淵一雙眼有些空洞的說著:“是朕害了你們兄弟,如果當初朕可以果斷一些,如果當年朕的疑心可以少一些,如果當年朕可以看開這些問題,現在也就不用坐在這裡後悔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四個嫡子,一個早年夭折,兩個死於非命,對李淵的打擊又是如何?根本沒人能體會到這種痛苦,根本沒人可以理解李淵現在的心情。
這兩年來雖然李元吉沒有對自己軟禁,心情也好了許多,可有些事情,不是表面上做的這些就可以的,李淵過不了自己心裡的那一關,加上身體也越來越不行了,所以李淵決定藉助這次東去洛州的機會,好好的跟李元吉暢談一番。
不管有沒有用,至少自己身為一個父親,身為一個爺爺,應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避免自己的孫子們也走上相互殘殺的這條道路上。
“你知道朕最後悔的事情是什麼嗎?”李淵繼續問著。
“父皇最後悔的,怕是當年對大哥產生了疑心,所以給了二哥兵權。”李元吉直接說道,雖然這樣會讓自己很尷尬,但這就是事實。
“沒錯!”李淵也沒什麼避諱,更不在意會不會引起李元吉的不滿,直接點頭說道:“自古以來,華夏便是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建成很不錯,有能力,為人寬和,心胸大度,亦能容人,他若是當了皇帝,必然可以容納下你們幾兄弟的。
只是當初建成鋒芒畢露,做出的政績更是讓朕都覺得驚訝,又有些擔心建成有朝一日會不滿足於現在的地位,會採取更激進的手段,你知道的,他有那個能力。
所以朕就給了世民兵權,希望他們兩個可以一文一武,相互限制,相互刺激對方,一方面是為了爭奪太子之位,一方面則是能夠激發出最大的潛能,讓他們展現出更好的自己。
可惜朕失算了,朕沒有想到,最終的結局會是這樣,朕沒有想到世民竟會忍不下去,朕更沒有想到,你在提前知道訊息的情況下,竟然沒有告訴朕。
或許你有你的想法,這朕並不怪你,可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再讓朕回到當年的話,朕一定不會給世民兵權,這樣現在陪在朕身邊的,也就不止你一個人了。”
暗衛在這些年來沒少做事,更多的高層也都知道了暗衛的存在,所以很多人也都覺得,當年李元吉沒有選擇告密,而是自己一個人逃離長安,這個動機是有問題的。
但是從當時的情況,以及後來的事情發展來看,李元吉的這些種種行為又前後自相矛盾,這也是很多人都搞不明白的地方。
而玄武門事件,其實李世民是一點勝算也都沒有的,李元吉若是不跑,李世民甚至連秦王府的門都出不了,甚至都不用李淵出手,單單只是李建成一個人的力量,就能輕易的剿滅李世民。
李世民為何會發動玄武門?
是因為他手中的權力正在逐漸的消散,在太子之位的爭奪戰中,他已經完全失去了機會,什麼時候退出?那只是時間問題。
李淵已經傾向於李建成那一邊了,雖然不知道什麼原因,所以李世民才會發起政變。
而那個時候,李元吉只需要動動嘴,就可以避免這一切,但是他沒有。
雖然嘴上不說,可李淵的這一番話,也有責怪他的意思。
當然,責怪的同時,也有告誡李元吉的心思,提醒他在選擇立儲的時候,千萬不要走自己的老路,更不要猶豫,如果自己看好他,那就堅定不渝的支援他,斷絕任何人想要謀求太子之位的想法,若是不看好,則要當機立斷,該廢則廢,不然只能後患無窮。
李元吉知道,這件事情是自己穿越以後,這一生的人生汙點,無論怎麼洗刷,也不可能洗掉。
所有人都認為,自己不告密,是想讓他們兩個自相殘殺,然後自己漁翁得利,因為最終登上皇位的,是自己,雖然在此之前李世民也做了兩年的皇帝。
“父皇,如果兒臣說,當日兒臣接到這個訊息以後,被嚇傻了,所以下意識的要逃出去,父皇您會相信嗎?”這個答案有些二,可這就是事實,剛穿越過來就遇到這情況,對於一個搬磚工來說,就算知道了又怎樣?被嚇傻,下意識的逃命,這難道不是正常的現象嗎?
喜歡唐朝最佳閒王請大家收藏:()唐朝最佳閒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