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谷的想法很簡單,立場也很簡單。
焉耆這麼一整套的動作,必然會令他們成為整個西域的眾矢之的。
而焉耆僅有兵力六千不足,且多年無戰,一對一的對付那些小國倒是無礙,可一旦對上突厥這種超級大國,他們只有被滅的份。
而突厥人可對於這些小國家一直很不友好的,聽話就讓你活下去,不聽話就往死裡打。
現在的焉耆,顯然已經成為了不聽話的代表。
為了樹立突厥的威信,也為了彰顯突厥在這一地區的話語權,無論如何,他們都必須要幹掉焉耆。
這一次,焉耆因為運氣好,剛好等來了唐使,等來了唐軍屯兵五萬於玉門關。
可是下一次呢?下一次突厥人再來的時候,唐軍是否也在玉門關屯兵五萬?若是恢復到之前的一萬,那時焉耆又將去哪裡求援?
說是小心思也罷,說是戰略綁架也罷。
龍谷的想法就是很簡單,就是希望邀請兩千唐軍常駐於此,哪怕他們不好好幫助焉耆訓練軍隊,可他們也一直在這裡不是?
雖然需要負擔這兩千人的吃住,但問題在於,有這兩千人在這裡,也就等於是給焉耆僱了個強力的打手。
突厥人若來進攻,那便是打了唐朝的臉,無論最初的結果如何,唐朝都要派兵來反擊,如此,焉耆方可立於不敗之地。
“此事不在本使職權範圍之內,大王還是遣使到長安去說吧!”許靖搖了搖頭,這種戰略性的決定,可不是自己能決定的。
而且在自己看來,這樣的決定,對於唐朝來說,並沒有什麼好處。
雖然影響是增加了,但是兩千遠征駐軍的費用卻不小,而且還需要考慮其他的問題。
比如說一旦焉耆反悔,斷了駐軍的糧食供應應該怎麼辦?雖然是駐軍,但是自身的命脈卻完全交給了他們。
而且還要幫焉耆遮風擋雨,如果沒有點實質性的好處,這麼做還真不怎麼划算。
當然,這只是站在經濟角度考慮的,若是站在政治角度去考慮,這麼做還是很有意義的。
“也好!”龍谷有些失望的點了點頭,但不管怎樣,自己這個決定是不會改變的。
焉耆有戶四千,口三萬,六千兵已經是極限了,根本沒辦法繼續擴充。
這樣的實力,在西域諸國並不算小,但如今得罪了突厥,這點兵力就不夠看了。
雖然知道自己的目的可能沒那麼容易達到,但總要試一試的,不是嗎?
實在不行,就只能舉國內附了,不信放著這麼大一塊地,唐朝會不要。
……
“看,騎兵……”
巡邏至此的幾個高昌斥候,老遠的指著前方正在疾馳的騎兵,雖然沒有靠近,但大老遠的,他們還是認出了對方的身份。
也只有唐軍,才會如此奢侈的將每一位士兵都武裝到牙齒。
而騎兵從那個方向來,往那個方向去,顯然是從焉耆出來的,要到伊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