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鄭三爺可是在家裡鬧騰著呢,不過好像也沒翻起啥浪花來。”王亮繼續說著。
“隨他怎麼鬧!”王珪搖了搖頭,看向自己這兒子,幾個兒子雖然都很省心,但那只是自己看見的一幕,之前的那件事情,導致王家被一腳踹出來的案例可還歷歷在目呢,雖然和解了,但王珪也始終不敢大意,繼續叮囑道:“吩咐下去,讓家裡的近些時間都老實一些,若是誰惹了麻煩,倒黴的可不僅僅只是你們自己。”
“父親放心,別人想死還是想活咱們管不著,但是咱們王家人,孩兒會親自盯著的,絕不會出現差錯。”王亮點了點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老實講,以前自己是沒什麼想法,家族優秀的子弟太多,自己在繼承順位上又不佔優,運氣好些也就分些家產滾蛋,運氣不好,那就打一輩子工唄。
但是這次世家的轉型,倒是給了自己太多的機會,而透過努力,自己也逐漸的展現在了眾人眼前。
就好比以前,父親是絕不會跟自己單獨相處這麼久,還如此語重心長的交代一些事情。
自己上面的兩個哥哥才是父親的重點培養物件。
王珪有些無奈的嘆了口氣,人挪活,樹挪死,這話一點也不假。
以前不顯山不漏水的庶子,現如今卻讓自己如此欣賞,固然有表現的成份在內,但自己還是看出了一些值得欣賞的東西。
知子莫如父,雖然王珪與王亮接觸的並不算特別多,至少比不上那兩個嫡子,但對其也是很瞭解的。
“有些事情,並不適合你去做,這件事情還是讓你大哥二哥去做吧!”王珪心中暗歎了口氣,雖然也覺得有些不公平,但這就是規矩,這就是道理,但畢竟是自己的兒子,心中也有些不忍,繼續鼓勵道:“你專心去負責與皇室的接觸,看能不能進行更深層次的合作。”
“是,父親!孩兒知道了!”王亮努了努嘴,但剛到一半就收了回來,老老實實的答應道。
王亮收的快,但還是沒有王珪的眼神快,他的這些舉動,被王珪看的一清二楚。
委屈肯定是有的,換誰也不可能不覺得委屈,除非是王拓那個敗家子,只要有錢,你就是把他趕出去不讓回來都行,什麼權力之類的,跟他統統沒有關係,他的眼裡只認錢。
家族的權力是肯定沒有王亮什麼事的,但王珪也很清楚,這事決不能這麼下去,能否平衡一個家族的心態,是衡量一個族長的基本標準。
“有些事情,就算是不說,為父也都看在眼裡,好好去做,心中不要有什麼怨言,為父不會虧待你母親與你的。”
“父親放心,孩兒一定會好好去做的。”王亮重重的點了點頭。
一句空洞的許諾,但在王亮看來卻至關重要。
身為一族之長,在這種事情上是絕對不會食言的,無論是不是當著眾人的面許諾的。
況且自己畢竟是他的兒子,即便是按照常規的處置,到時候也會分配至少一間店鋪給自己經營,作為將來的收入來源。
現在王珪既然這麼說了,也就意味著,自己有機會爭取更多的財產。
……
隨著王、鄭兩家的降價,整個大唐境內的糧食價格也開始逐漸的下降。
沒有人能夠抗住常平倉、王、鄭,三個屯糧大戶共同降價所帶來的影響。
就算是其他幾個世家,也依舊做不到穩坐釣魚臺。
王珪說服家族長老的理由很簡單,身為侍中的他,能夠輕易的瞭解到更多的內幕。
馬周那邊頭疼到什麼地步,王珪也很清楚,加上鎮州那邊傳來的訊息,兩者是完全一致的。
所以,如今的糧價,只會降而不會漲,降多少,完全看皇帝讓不讓世家和那些糧商們活下去。
好在皇帝給出了二百錢一抖的價格,雖然賺的不多,但也不至於賠錢。
只是王珪卻很清楚,二百錢,怕是最近幾年以來,糧價最高的時候了,等過了夏收以後,糧價怕是會繼續降低。
隨著鎮州糧食源源不斷的運入,加上關中、中原等糧倉的收成,基本上可以保證常平倉內隨時都有足夠的糧食來調控市價。
靠著糧食發大財的行為,現如今已經很不靠譜了。
如同鄭家一樣,王家也主動的減少了糧食在家族產業中的分量,而是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其他的方面。
糧食如此平穩的降價,隨著降價的糧商越來越多,訊息傳的越來越廣,現如今常平倉或者其他糧鋪門口,已經看不到長長的隊伍了,多數人也只是一抖一抖的去買,說不定下一次購買的時候,價格就更低了。
不得不說,常平倉的確是發揮出了奇效,也更加讓百姓的心得以穩定下來,只是苦了那些小糧商們了。
喜歡唐朝最佳閒王請大家收藏:()唐朝最佳閒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