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退去,殿中僅剩下了房玄齡與李元吉,還有貼身小跟班宋忠三人。
氣氛倒也不算尷尬,李元吉也並沒有將房玄齡當做外人,如今天下已定,李元吉可不想做那些親者恨仇者快的事情,管他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
“精簡朝廷的事情準備的如何了?”李元吉渾然自得的問著,似乎這件事情就是他自己下達的任務似的。
“基本的概論已經有了,但還需要細緻的修改,另外就是人員的考核方面也需要謹慎,畢竟事關重大,若留下的人不足以擔負重任,朝廷損失將會更大。”房玄齡愣了下,說道。
李元吉點了點頭,嘴上說著才剛剛開始沒多久,但實際上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關於精簡朝廷這件事情,房玄齡已經著手大半年的時間了,朝廷的臃腫不僅是李世民無法容忍的,也同樣是自己無法容忍的,國庫的虧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養了太多沒有用的官員。
所以,精簡朝廷勢在必行,自己跟李世民不對頭,但並不意味著要否定他的所有決策。
事實上根據自己瞭解到的情況,精簡朝廷的事情基本上已經進入到了最後的尾聲,就是確定裁撤的官員名單。
但是隨著自己的入主,這份名單顯然已經不能用了,因為這份名單中首先就是剔除了太上皇,隱太子以及李元吉勢力的人,其次才是能力不足者,留下的,不說人人能力超群,起碼也是有兩把刷子的,另外就是絕對忠於李世民的。
新君登基,房玄齡若是敢把這份名單拿出來,估摸著也就離死差不多了。
雖然知道,但也沒有點透,房玄齡是個聰明人,知道哪些人應該剔除出去,哪些人是絕對要留下來的。
關於人員的去留問題,自己並不擔心。
“人員精簡過後,各衙門的工作流程也要進行改變,要確保做到快捷,便利,效率,避免像現在這樣將太多的人員和時間浪費在同一件事情上……”依據著腦子裡關於後世一些部門的設定情況,李元吉也簡單的提了幾點要求。
不是自己想管那麼多,而是不把最基本的問題給縷清了,以後就是忙死自己也絕對不會有空閒的時間。
為了能夠確保自己以後的日子可以安穩的過下去,李元吉決定甩開膀子大幹一個月,然後休假十一個月……
“目前的設想是責任劃分到個人,每個不同的位置會有一個人進行固定負責,然後每個衙門按照工作量的大小,配備兩到三名值備官員,避免緊急情況出現無人可用的情況,當下在吏部已經小範圍的進行了試驗,效果還不錯,十個人便可做到差不多三十個人才能做到的事情。”提起工作,房玄齡也是上了心。
本以為李世民提出的精簡朝廷李元吉會叫停,沒想到將自己留下來非但沒有叫停,反而要繼續做下去,而且提出的意見也要比李世民當初給出的意見更細緻一些。
兩者一相對比,李世民屬於那種給你一個大概的方向以及他要的結果,中間的你自己去發揮。
而李元吉則是那種給你一個具體的方向,以及最後的結果,中間可供自己發揮的餘地並不多,但要做好也並不易,甚至更難。
“人少了,乾的活多了,要在待遇方面多給一些彌補,不能又要馬兒跑,還不讓馬兒吃。”李元吉點了點頭,算是認可了房玄齡的這種工作方式。
接下來兩人又閒聊了一些其他的事情,儼然一副君臣和睦的景象。
但李元吉的心中卻始終考慮著一個問題,下面的關鍵,但上面的更關鍵,不進行全面化的改革,自己想要偷懶是絕對不行的。
“現如今朝會規模過於龐大,整個朝會下來,甚是大部分官員連說上一句話的資格也沒有,孤覺得這也是一種人員的浪費,愛卿如何看待此事?”微眯著眼,李元吉似是感嘆般的說著。
房玄齡渾身一震,悄悄的瞄了眼李元吉,但卻發現李元吉正一臉眯笑的看著自己,四目相對,氣氛瞬間顯的有些尷尬。
“這個問題臣也曾考慮過,但朝會一事自古便有,是對皇權的一種象徵,也是對官員的一種勉勵。”心中已經猜出了李元吉想要幹嘛,但朝會這種制度又怎能輕易改變?那不是等於直接切斷了大多數官員直接對皇帝彙報的權力了嗎?換句話說,取消朝會,也是對皇權的一種淡化,沒有皇帝會這麼幹。
偷懶歸偷懶,但不能到了後面連皇權都沒了,那才是真正的自掘墳墓,房玄齡這一席話,讓李元吉覺得自己似乎有些異想天開,但這個事還是得仔細的琢磨一下:“是孤欠考慮了,科舉的事情準備的如何了?”
喜歡唐朝最佳閒王請大家收藏:()唐朝最佳閒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