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他在幕後坐鎮,大家還有什麼好怕的?
情況通報會,很快就在祥和的氣氛中結束了。
首相和阿基米德,立刻著手改進海上堡壘遠洋中暴露的一些小缺陷。
透過改進,海上堡壘的效能越發的穩定。
阿基米德和他手下的那一群老工匠,已經開始把設計資料,整理成冊。方便後期的大批次投產。
至於大祭司,他的工作依然是外交和安民。
取得了亞力山託斯及周邊地區以後,北方和西方與特洛伊接壤,自不必說。
南面沿著海岸線,接壤的都是一些小城邦。
為了擴大亞力山託斯的預警範圍,大祭司和南方各城,都建立了外交關係。
很快,波斯大軍拿下米利都之後,轉頭沿著海岸線北上的訊息,得到了證實。
這些年來,波斯攻打愛琴海東岸希臘城邦,已經不是一個新鮮事。
但大祭司敏銳的感到,這一次的攻擊,和以往完全不同。
波斯的北上兵力,第一次超過了五十萬,甚至達到了百萬級規模!
這,根本不是騷擾,而是真正的攻城掠地,尋求主力決戰!
來到小亞細亞地區後,透過走訪詢問,大祭司已經調查清了愛琴海東岸城邦的無奈。
當初特洛伊還當東方城邦盟主的時候,每有波斯擴張,特洛伊總會來救。
和波斯之間的拉鋸戰,也曾打得勢均力敵,甚至贏過幾次!
可是,三十年前,剛即位不久的特洛伊王。年輕氣盛,犯了大錯。
他不顧實力懸殊,冒然派出特洛伊東方軍團主力,遠征迦南。
想讓波斯也體會一下捱打的滋味!
結果,一百五十多萬大軍,在戈壁邊緣,被數倍的波斯人突然包圍。
血戰四十多天,沒能撤出來!
特洛伊東方軍團主力,連同十七個小城邦的聯軍,全軍覆滅。
以特洛伊為核心的東方聯盟,也因為這一戰瓦解,成為了一個歷史名詞。
自此,愛琴海東岸雙方的戰力,就已經徹底失衡!
若非後來特洛伊仗著海軍優勢,沿岸騷擾,讓波斯大軍不敢靠近海岸線。
愛琴海東岸,只怕早就沒有了希臘城邦的存在。
三十年彈指一揮間。
如今的波斯,更加的強大!
現在的波斯王薛西斯一代雄主,傾盡全力發展海軍。他們已經擺脫了陸戰強、海戰弱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