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月想了想說:“大概是因為,惡鬼都是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對的。而你已經認識到自己是錯的了,所以沒能變成惡鬼。”
老太太嘆氣說:“錯事已然做下,認識到又有何用?既然做錯,就該收到懲罰。”
閻月反問:“既然知道是錯,那為何還要做呢?”
老太太自貶道:“因為太過蠢笨無知。”
蔣老忙替老太太說話:“她此前並不知那樣做會害了孫子,她也是被人騙了!”
“被人騙了?”閻月很吃驚,誰會騙她虐待孫兒?
即“孔家夫婦行商歸來,嫌棄老母、氣死老母”、“孔家老太太虐待孫兒,被兒子兒媳撞個正著,受虐吃土而死”後,又出現了第三個版本。
孔老太太年輕時是能幹的,正因為性子夠烈,才能讓她與丈夫在外出行商的種種坎坷中,沒叫人欺負了。
這個兒媳是她選的。
因為兒子隨了丈夫,是個和善好說話的,這性子容易吃虧。她特意選了一個與她性子相似的兒媳婦,想著有厲害的兒媳鎮著,她百年時才能走得安心。
當初她嫁到孔家時,婆母已經故去了。她沒經歷過婆媳關系,所以完全沒想過,兩個脾氣厲害的人遭遇到分歧時,該如何解決?
小兩口新婚時,一家人尚能和平相處,兒媳孕期開始累積矛盾,坐月子時徹底爆發。整整半年多時間,婆媳倆幾乎隔三差五就要吵一架。
兒子兩頭哄、兩頭勸,裡外難做人,最後實在受不了了,商量帶著媳婦一起去行商。
長久不見,累積的思念轉化成包容和寬恕,成為一家人和睦親善的關鍵。在矛盾未積聚到燃點時,再一次的離別之痛即將到來,那些差異和分歧便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三年的和睦日子,被孫兒莫名頻繁生病打破。
孫兒活潑好動,不到三歲就開始滿院子跑,孔老太太原本還挺高興,誰成想孩子卻突然開始體弱多病。
郎中診斷說是脾胃虛弱,加上孩子開始不愛吃飯,愈發瘦下去。
兒子兒媳開始懷疑,老太太照顧孫兒不盡心,再次爆發矛盾。
但孩子看病吃藥需要錢,夫妻二人無法,還得出去行商賺錢。老太太對孫兒更加細致入微,將錢給孫兒買精細糧食、肉,自己只吃醃泡菜和雜糧餅子。
豈料孫兒並未好起來,依舊容易拉肚子,又因需要喝草藥,更加不愛吃飯。
老太太眼瞅著孫兒就要長不大了,急得四處求神拜佛。某日打聽到一位雲遊此地的道士,是個妙手回春的半仙,立即求上門。
道士說孩子活不過一年了,嚇得老太太肝膽俱裂,當場下跪求道士相救。
道士說擅自改人命運要遭天譴,老太太捧著豐厚的診金,只換得一顆鵪鶉蛋大的藥丸。
那藥丸果然管用,對孫兒的腹瀉有奇效,只是沒好幾日,就再次病發。老太太奉上家中所有積蓄,又將額頭磕出了血,才感動那“半仙”出手相救。
道士給了她一匣子“觀音土”,據說是觀音菩薩從天上帶下來的土,給病人服用可治病延年。
自此,孫兒每次腹瀉,老太太都會喂孩子吃下一塊土。
她也懷疑過,因為孫兒的身體卻並未好轉,面色依舊蠟黃。後來孫兒肚子開始發圓,她才覺得果真有效,因為孩子真的開始長胖了。
直到兒子兒媳回來,與她大吵一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