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嵐最近忙著雜志社的事,整天早出晚歸,白天壓根就不在家。
早知道顧予衣這幾天會來鬧騰,懶得浪費精力跟她說話,有那閑心還不如多畫兩張圖,所以幹脆帶著青青住在了店鋪裡,順便也把這邊佈置一番。
顧予衣來了幾次都撲空,秦少又被秦老爺關在家裡,她自己連住的地方都沒有,不得不想辦法賺點錢。
之後幾天倒是消停了。
華亭下一場雪的時候,掃盲書店開張了。
王摶組織了一些學生來做義工,帶著掃盲書去往各個工廠推銷普及,招嵐也聘了兩個勤工儉學的學生週末看店,平時讓青青上崗,一邊看店一邊自學。
店面不大,考慮到以後可能有人會坐在外面聽廣播,所以改裝後的喇叭聲音清晰,保證在一定範圍內每個字都能聽清。
店外牆上還掛了一卷看圖識字的例頁,路過的人就算不進去也能看個熱鬧,等他們從全文盲變成了識的幾個字的文盲時,自然會知道識字書的好處。
書賣的也不貴,如果有心,幾個人合起來買一本,再輪流抽時間來聽錄音,回去後教給其他人,也是一種學習方法。
比如搪瓷廠的工人孫貴,他是聽了學生義工演講推銷才想要來買書的,可是家裡又實在拿不出多餘的錢,幹脆和別人合買,苦於平時沒時間來聽錄音,看著幫家裡幹活的半大小子,孫貴忽然就覺得如果兒子也是個文盲,那他一輩子就會跟他爹一樣,累死累活賺的錢還不夠全家花用。
學生們都說了,磨刀不誤砍柴工,孫貴決定讓兒子少幹點活,每天抽一點時間去聽錄音,記下讀法後回來教他們這些大人。
合買掃盲書的工友覺得可行,反正都花錢了,當然要把價值發揮到最大。
於是,一本書就這麼開啟了三個家庭的識字之路。
不過在掃盲書正式進入大眾之前,還是經歷了不短的排斥期,就連青青都在懷疑小姐會不會把錢全賠進去。
招嵐並不著急,大眾接受新事物需要過程,期間她還讓李義庭編了幾首識字童謠,李義庭本就是搞文字工作的,在報社也小有名氣,問題不大。
等到童謠傳唱開,掃盲書店的生意才漸漸有了起色。
也是在這個時候,報紙上刊登了卓然的訊息。
兩大軍閥前後夾擊,卓然軍隊潰敗四散,卓然本人失蹤。
想來是顧聞鐘擔心一個人搞不定,又聯絡了另一個軍閥以多欺少。
根據最近藥廠的效益來看,顧聞鐘可能許了對方一批青黴素。
顧予衣也挺忙的,失去秦家庇護後她想過去找顧聞鐘,可惜顧聞鐘沒空理她。
為了活下去,她做過百貨公司營業員、西餐廳服務員,如今是某富商的私人翻譯,且立志成為一名出色的翻譯官,暫時騰不出手找賀招嵐算賬。
招嵐也任由其發展。
主要是賀松節知道她身份後,對於是否複仇、如何複仇心中有點糾結,幹脆暫時放一放,以後再說。
這個冬天招嵐本來約了賀松節一起過年,可她帶著東西到茶葉店的時候,卻只有賬房張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