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靈縣衙內,縣衙大廳的內堂。審理完呼倫案件的姜鑲和縣令通秉仁坐在了一起。
小廝分別為二人奉上茶點以後,退了下去。
姜鑲一手拖茶碗,一手用茶蓋撇了撇茶碗裡的茶葉,樣子悠閒自得,不知道的還以為在自家院子裡。
“姜大人,姜大人~”通秉仁左手依著桌子,身體微微前傾
“此事你為何如此處理?明明是那賊人想要害我,你卻有意偏袒,是何道理?”通秉仁看著一臉輕鬆的姜鑲語氣不善的問道。
這種問話對於上官來說是極其不敬的,也是因為他後臺是全勤朝野的東林黨,也就不太顧及的這麼說了。
要是換作一般人是斷斷不敢這樣和手握地方軍事實權的總兵說話的。
“我說通大人這麼明白的事,您還看不明白嗎?現在是什麼時候?建奴剛退流賊四起大明朝廷紛亂的時候”
姜鑲看著這個文官縣令有點不悅,又有點鄙視的想到虧他還是一個文人,這麼明顯的道理都想不明白。
朝廷正處於內憂外患之困,而如今的聖上卻又是一個急操的性子。
天子有西顧之憂,但是卻沒有解決的辦法,前段時間朝廷派來了楊賀總督三邊就可以看得出當今的朝廷對西北這一塊是極其重視的。
而西北之亂,究其本並不是亂於建奴,而是亂於流賊。
這流賊卻有兩種,一種是土生土長的土賊,這類人大多是當地的農民組成,沒有什麼威脅,只要一起票軍隊就可以解決。
還有一種,就是現在譁變叛亂的鎮兵,所謂邊賊。
要說這邊賊,就要說說大明如今的現狀。
大明欠餉由來已久,除了遼東等地各邊欠下幾個月的餉太正常了。
為了生活,很多邊關的軍人不得不種地,或者是做點小生意以維持生計,如果放在平時這種情況還能為維持,但是後金入侵已巳之變以後這種平衡就被打破了。
帝國王朝的弊端被暴露出來,邊軍譁變以後裹挾著土賊進行叛亂。
這樣就給一些沒有軍事經驗的流賊帶來了豐富的軍事理論和軍事作戰能力。
使這個流賊的隊伍上升不止一個檔次,而土賊又依靠這些邊陲軍士獲得更多的資源。
這樣他就不限制於在附近幾個地方搶略,發展的越大他搶掠的地方就越多。
“如今三邊總督,楊賀楊大人坐鎮潼關,他老人家的意思是以招撫為主,說白了這些流賊只不過是一群吃不飽飯的農民和欠餉的下級士兵,本質上還是大明的百姓。只要朝廷過了這個坎,讓他們吃的飽飯,然後就會各回各家天下太平。”姜鑲繼續說道
“楊大人招撫之策我也知道,但是和這件事有什麼聯絡。”縣令還是有些不太明白。
“通大人你想啊,我們這邊發生的事情,是非黑白只有我們自己知道,但是皇上他不知道,皇上要想知道,可不就是得看咱們寫摺子遞上去嘛,如今這此人擊敗白蓮教是事實,如果這個摺子我們做翻文章說是穩定一方地界的話遞上去,我想對於經上一定會龍顏大悅的”
姜鑲又對茶杯吹了口氣,緩緩說道。
“今上的性子您還是不知道嗎?想那袁崇煥,以前是何等的風光,如今落得如此下場。”
“此等大好的功勞,送在通大人面前通大人為何如此糊塗啊?要和有功之人過不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