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今,老太太將藏了半輩子的東西交給了她。
姜貞上前抱住祖母,哽咽道:“祖母,你真好……”
姜老太太艱難地抱著比自己高出許多的孫女,也不禁流出了眼淚,“貞貞,如果你父親在,看見你如今的樣子,一定也會很欣慰,祖母總算沒有辜負你父的遺願,以後就同二少爺好好過日子。”
二兒子當年去世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幼小的女兒,江老太太再三承諾會將姜貞拉扯成人,他才嚥下了氣。
當年種種心酸艱辛,如今也過去了。
姜老太太囑咐姜貞,“祖母雖與二少爺並沒有太多接觸,但喚二爺和二夫人,知道二房家風清正,二少爺是個良人。你的性子同你父親很像,認準了的事不撞南牆不回頭,好在二少爺沉穩,祖母也放心了。”
姜貞不服氣地問道:“還沒有嫁人呢,祖母就覺得恕哥哥好,難道我不好嗎?”
姜老太太和方媽媽都笑了。
“好,你怎麼不好?”
“我們貞貞啊……是全天下最好的姑娘。”
自打買了這處小宅,姜貞還沒怎麼在家中睡過,這幾夜都是跟著姜老太太一起睡,聽祖母說起家中從前的事情,在睡夢中,彷彿也回到了小時候。
翌日,天色剛亮,陳家就吹吹打打地送來了聘禮。
同之前陳懋娶妻一樣的三十二臺聘禮,浩浩蕩蕩地穿過大街小巷,一大早的,就有不少街坊鄰居出來看熱鬧。
“呦,這是哪家娶妻?仗勢這麼大。”
“這你都不知道?陳二少爺呀!”
“誰?你說陳家那個麒麟子?”
“還能是誰?這陳二少爺也真是個有福之人,聽說才中了榜眼,眼下又要娶妻了。”
陳家如今可以說是整個揚州城最風光的一家,一門四進士,不僅有當過前朝太傅的老太爺,還有剛出爐的進士陳恕,陳恕中榜眼的訊息傳到揚州,轟動一時,許多家裡有讀書人的,都悄悄地去陳家門前的河裡挑水喝,想借此沾沾喜氣。
作為陳恕的未婚妻,姜貞當然也受到許多人的關注。
不過她很少在人前露面,外人只知道,江真是陳二爺好友之女,是曾住在陳家的表姑娘。
在他人看來,也沒有什麼稀奇,青梅竹馬成了一對是常見的事。
陳家與人為善,也很少有人在背後嚼舌根。
姜老太太搬來這處小宅子快要半年了,與街坊鄰居相處地十分和睦,見到嫁妝抬進了姜家,收獲的都是賀喜的聲音。
陳家送來的聘禮也擺了一院子,姜老太太送了些瓜果點心給周圍看熱鬧的鄰居,大家七嘴八舌的看著陳家送來的一對活蹦亂跳的大雁,打趣陳二少爺對新娘子的上心。
姜貞沒有露面,不過也聽到了院子裡的熱鬧,心裡終於有了快要嫁人的緊張感。
第二日送嫁妝又讓陳家熱鬧了一番。
姜家在這邊沒有別的親戚,便由方媽媽領頭,送嫁妝到陳家去。
許多知道姜貞身世的人,都在等著看姜家的笑話,昨日陳家送了那麼豐厚的聘禮,假如只有幾臺嫁妝豈不是貽笑大方?
比如曾經對陳恕起過心思的王家小姐,就派了人偷偷來看熱鬧。
不過讓他們失望的是,姜家的嫁妝也足有三十二抬。
雖然比不上陶家,但也比平常的官家小姐出嫁要隆重一些。
陳明修夫婦二人更是早就等在了門外,彰顯出陳家對這門親事的看重。
曬妝時,白氏對著姜貞嫁妝裡面的金銀首飾十分眼熱,她有些後悔娶了陶家姑娘,沒有給自家兒子帶來任何助力不說,連嫁妝也都是些沒有用的書,還不如姜貞這個破落戶。
這一來一往,讓揚州城許多人都看明白了,姜家雖然並不是什麼有權有勢的人家,但也不是隨便就能看輕的。
此時的聞溪院中,下人們正在裝點新房,陳恕原來住的臥房作為新房,早幾個月便重新裝飾過,按照姜貞的喜好,陳恕在屋子後面的空地上種了一架薔薇,外邊修了錦鯉池,三隻鳥也被移到廂房外面的屋簷下掛著。
這幾日他都住在廂房裡,婚禮的前一夜,大哥紅著臉塞給他一本冊子,做賊似的溜了,陳恕翻了兩頁,立刻將其壓在書下。
白皙的臉迅速紅了個透。
這一夜,姜貞在祖母的懷裡,哭過一場之後安穩的睡去了,而陳恕,在看完那本冊子以後,即便只看了兩眼,也輾轉反側了一夜。
第一抹晨光照在門外豔紅的喜綢上,整個陳家都忙活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