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梁高祖起兵、進入長安之後,讓太子負責後勤、總理朝政,讓秦王開疆拓土、征戰四方,至於齊王,由於當時只有十五歲,便留在太原,鎮守整個河東地區。
畢竟這裡是梁朝的興起之地。
結果,這位齊王不僅天天打獵,還放縱手下人搶奪百姓財物,甚至在大街上公然射箭,看路人躲避,以此為樂。
於是,整個河東之地很快就搞得人心盡失,甚至就連曾經救他一命的乳母,也因為勸告他而被殺掉。
很快,劉武周進犯,直接打得齊王抱頭鼠竄,幾乎兵不血刃就拿下了太原。梁高祖雖然大怒,但河東之地已經丟了,他也有了徹底放棄整個河東、固守關中的想法。
最後又是秦王執意出兵,艱苦奮鬥幾個月之後,才打敗劉武周、重新奪回河東之地。
後來梁高祖就不再讓齊王獨當一面,但卻一直讓他跟秦王一起出兵。一方面是為了分秦王的軍功,另一方面也是一種監視。
所以,太子聯合齊王一起算計秦王,也就不足為奇了。
李鴻運看了看齊王,直接將他說的話當成是在放屁。
已經下了很長時間的雨,這確實沒錯。
由於下雨,路面泥濘,後方的後勤輜重運輸不暢,士兵們也士氣低落,這也沒錯。
可若是因此就慫了不敢出戰,被突厥人看破了虛實,那再想讓突厥人退兵,就絕無可能了。
他們確實可以固守豳州不出,可如果突厥人繞開豳州,去四下燒殺擄掠呢?
又或者突厥人壓根不管豳州,直接殺奔長安呢?
到時候難道還是繼續留在城中,眼睜睜地看著突厥人為所欲為?
李鴻運四下打量此處的地形。
豳州處在涇河衝擊出來的一個小平原上,也是交通要地之一。而在豳州的城池周圍,也有各種各樣的支流沖刷形成的各種小溝和丘陵。
而此時,突厥人的萬餘名騎兵就在城西的五隴坂上。
這裡是一處高坡,而面向梁軍的方向,前方還有一條小水溝。
這條小水溝也可以看成是涇河的一條支流,不過,雖說這段時間一直都在下雨,小水溝的水位有所上漲,但仍舊是騎馬可以渡過的狀態。
當然,此時突厥人在小河溝對面的高坡上居高臨下,可謂是佔盡地利。
如果梁軍貿然渡過這條小溝,突厥人決意直接從五隴坂往下衝鋒,半渡而擊,那梁軍恐怕很難招架。
雖然知道不能退守城池,但具體要怎麼打,李鴻運也沒什麼頭緒。
他的軍事指揮水平雖然不像趙海平等人那麼高,但一些基本的戰爭常識還是很清楚的。
此時,突厥人雖然是遠道而來,但已經在豳州附近劫掠了一段時間,反而是梁軍剛剛從長安發兵抵達。
突厥人算是以逸待勞。
而從地勢上來看,突厥人佔據高處,前面隔著一道小溝,能夠將騎兵的優勢發揮到最大。
梁軍這邊,因為長時間的下雨,不僅後勤很成問題,士氣也十分低落。
如果就這樣傻乎乎地想要A上去,最後的結果一定必然不樂觀。
甚至可以說必敗。
既不能露怯,又不能莽撞。
該怎麼打呢?
李鴻運暫時按捺住了看太宗皇帝標準答桉的衝動,想要先嚐試著用自己的方式解決這個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