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當他用德文翻譯過來的時候,就變成了一萬五千字還多。而且為瞭解釋中間的一些單詞,他就用了一萬字來注釋。
雖然翻譯艱難,但是周南卻不想放棄。
等到這本書寫完的時候,他還會找來大宋的疆域圖,把每個地方進行標註。讓外國人知道,這個故事發生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有什麼樣的時代背景。
中文版本的可以當作成人童話,但是針對外國人看的版本,就直接當作兒童童話來創作。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接受這種文化的輸出。
從四月開始動筆,周南的中文創作進行還比較順利,寫的順的時候,一天可以寫五六千字。
由於他還有工作,每天需要處理的事務也不少,所以平均下來,每天差不多三四千字的速度。
全書的完成,已經到了第二年的二月十七日,第六屆世界經濟論壇召開的前一天才全部完成。
跟金庸版本的不同,周南的版本中文字數都有一百二十萬,裡面對許多中國傳統文化的闡述,要比原本要多的多。
南華胡希疆他們,也幫助周南蒐集了許多資料。雖然他們對周南不務正業,竟然來寫有些不以為然,但是他們一開始還是提供了許多學術解釋方面的支援。
胡希疆還成為了這本書英語版本的翻譯人,在周南的下冊創作出來的時候,他把上冊也翻譯好了,並且開始了中冊的翻譯。
他從一開始的不以為然,到最後天天到電報上追更,周南知道,自己這本也算成功的。
胡希疆學貫中西,不僅是古典文化研究大家,更對西方文化有著深刻的研究。二十年前,他就差點榮獲了諾貝爾文學獎,沒有獲獎不是因為他的學術水平不夠,而是政治原因而已。
他都已經迷上了這本書,說明周南寫的還不錯。
快到春節的時候,大學放假,他們更是組團包機來周南這裡殺土豪。可是來到這裡的第一件事,就是問周南要後面的稿子。
然後,就能看到一幫平均年齡六十多歲的大師們,為了順序爭個不休。
而且他們看到周南自己創作的一些應景詩詞,看不過眼的時候,還會幫周南修改一番。
周南沒有記住金庸的詩詞,幾乎所有的詩詞都是自己創作的,水平連合格都不敢自誇。而他們呢,一個個都是國學大師,有了他們的潤色,這本書的水準也直線提高。
他們的幫助,也讓周南對這本書充滿了信心。在送他們回南華的時候,也讓凱爾文帶上了修改後的文稿,到南華印刷出版。
同時帶回去的,還有幾套不同的拳譜和藥方,這些帶影象的拳譜,也是周南非常重視的東西。
不過,目前跟射鵰英雄傳一樣,只有中文版。其他語言的,最少還要等半年以上,不僅僅是翻譯,注釋更耗費時間。
而在南華一經出版,立即掀起了武俠熱潮,一時之間洛陽紙貴。
這部的熱銷,不僅在華人圈掀起了熱潮,就連外國人們也好奇無比。
這一年多以來,周南除了忙於政治,就是專心寫書。
眾人都還以為他又要寫一本大部頭著作,卻沒有想到,等了一年多,他竟然寫了一本!
還是一本“武俠”!
什麼是武俠?這是外國媒體上最近一段時間最熱門的話題。
51年五月,周南出席了在巴黎召開的巴統組織會議,他代表瑞士再次拒絕了加入巴黎統籌委員會,並且對巴統的技術封鎖提出了批評。
因為他的影響,荷蘭,英國等國雖然加入了這個協會。但是把遠東和蘇聯等國統一對待,並沒有像另一世一樣,把他的祖國當做最特殊的國家區分對待,給予最嚴厲的封鎖。
瑞士作為一個不結盟國家,連聯合國都不加入,更別說這個極端組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