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國家的外交關系都是非常複雜的,涉及到各個方面,大多數時候根本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
但是這個時代的日本是個例外,因為美國控制住了他們的所有層面,整個國家,幾乎都是被麥克阿瑟一個人掌控在手中。
從45年最初決定由4個國家佔領日本,最後變成美國獨佔。從開始準備廢黜天皇,最後又留下天皇。
還包括神廁等具體事例,無一不證明,這個時代的麥克阿瑟就是隻手遮天。
當然,這些都受限於一個標準,那就是符合美國的亞洲利益,這是所有一切的前提。
而美國的外交政策,也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受到時局的變化影響,也隨時都在微調。
任何事情都有一個核心利益問題,只要麥克阿瑟不違背這個大原則,就不會有人能幹涉他的決定。
所以到麥克阿瑟心動,周南的臉上雖然不動聲色,但是心裡卻心花怒放起來。
麥克阿瑟有多霸氣,從總統杜魯門身上就能看到。
麥克阿瑟從37年來到亞洲,只回過一次夏威夷,是跟羅斯福總統的會晤。杜魯門上任好幾年了,幾次喊麥克阿瑟回去,麥克阿瑟根本不掉他。
如果周南記憶沒有錯的話,他們之間的唯一一次見面是在一年多以後的50年十月。
為了這次會面,杜魯門專門遷就他,飛了一萬兩千公裡,耗時整整一天飛到了西太平洋的威克島跟他見面。
但是那個時候的麥克阿瑟幾乎已經跟屬於民主黨的杜魯門完全鬧翻,只給了他三個小時的時間,連午餐都沒有跟杜魯門吃,就飛回了日本。
因為周南的提議,麥克阿瑟給他的面子要多得多,不僅請周南吃了一頓豐盛的午餐,整個下午也跟周南一直在討論如何進行工業改革的事。
戰敗的日本在45年以後,大部分工業裝置就被計劃拆卸了,用以賠償中國和其他國家。
但是,許多國家只拿到了價值一千萬美元的工業裝置以後,這個賠償計劃就被麥克阿瑟叫停了。
從去年開始,麥克阿瑟就想把日本當做他的試驗田,實現他的政治抱負。
周南當然不願意見到這一點,因為日本的崛起,就意味著重複另一世的歷史。
他更願意麥克阿瑟將目光轉回國內,將精力放在幾年之後的總統大選。
只要他不堅持亞洲為戰略中心,軍方對他印象就會改觀,不再拼命幫日本要援助,國會就會對他印象改觀。
他不再護著日本,亞洲各國也會對他印象改觀。
可以這麼說,在五十年代之前的最後一年,美國還沒有將大陸看做威脅,更沒有島鏈封鎖一說。
只要麥克阿瑟不堅持,南華甚至有機會將被婆羅洲的英國佔領區也拿下,把南中國海變成華人的內海。
錯過這個時機,這個目的就絕對不可能達成。
對於周南的國際視野,麥克阿瑟還是相信的,他對於周南的分析,也認為很有道理。
亞洲的歐洲重心外交政策現在不會改變,最少短期之內不會改變。一直要到蘇聯倒下,他們才把重心轉移到了亞洲。
但是這個時代,誰也不敢相信蘇聯這個龐然大物會短短幾十年就倒下了。
所以,把麥克阿瑟忽悠的把視線轉回美國國內,放棄他在亞洲的強硬政策,就變成了周南的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