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晚飯,幾個女人相約著去了市區的劇院看歌劇,梁先生也一起作陪,只有周南沒有去,以寫作為名留在了家裡。
不過他並沒有寫作,而是回想起了古代每個時期不同的服飾風格。
另一世,他在後半生幾乎都是身著道袍。實際上,道袍也是漢服的一種,是在明代由漢服的褶改進過來的,所以他對民族服飾並不算陌生。
從黃帝堯舜到明代,四千多年的歷史,服飾的演化也是漢民族發展的直觀歷史體現。雖然幾千年來,服飾風格屢屢變化,但是基本結構和型別,卻一直沒有太大的變化。
其中,交領右衽,褒衣廣袖,系帶隱扣,這是從古至今都沒有變化過的最顯著特徵。
但是,要讓周南仔細分辨每個時代的服飾風格有什麼不同,製作方法有什麼不同,印染有什麼不同,周南就不知其所以然了。
想要把這些系統地整理出來,就必須要一個專業人士來著手。
而且南華地處熱帶,炎熱潮濕,只是死搬硬套將漢服文化就移植過去,絕對是不合時宜。為什麼?因為太熱了啊,那麼多的衣服怎麼穿?
所以,想要在南華推廣漢服,還必須要因地制宜,專門研製出適合當地天氣的服飾,這樣才有可能推廣開。
周南也不是要求人人把漢服當常服穿,但是最起碼也要像東瀛一樣,將這個傳統延續下去。
在出席冠禮、婚禮、葬禮、祭禮、宴會、雅樂、文藝演出以及慶祝傳統節日的時候,大家能夠穿上漢服,這才是民族性的存在和延續。
周南在草圖上畫了半天,雖然畫出了一些漢唐宋明的不同風格草圖,但是細節部分,他卻把握不住了。
周南想了想,決定先不去管傳統風格了,就專門設計兩套簡單的一點的單層漢服,準備用在年底去南華參加開國大典的時候穿。
他如果不以身作則,又有誰會認可這一點呢!
考慮了許久,他挑選了魏晉時期的服飾風格,作為在南華推廣的主要款式。
春秋戰國時期的服飾風格古樸莊重,秦漢時期延續了前代的風格,講究太多。
而魏晉南北朝時期老莊、佛道思想成為時尚,“魏晉風度”也表現在當時的服飾文化中。
寬衣博帶成為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流行服飾。男子穿衣坦胸露臂,力求輕松、自然、隨意的感覺。女子服飾則長裙曳地,大袖翩翩,飾帶層層疊疊,表現出優雅和飄逸的風格。
至於唐朝的服飾風格太繁雜,不適合熱帶地區,至於宋以後的風格,就不是周南喜歡的了。
最起碼,漢服一定要比東瀛的和服更好看,更講究,這樣才能建立人們心裡的優越感。
明代的風格跟和服比起來,人家像是貴族,你像是傭人,那就太丟人了。
魏晉時期的服飾風格飄逸,設計簡單一點,在熱帶地區甚至可以當常服來穿。主要是好看,這樣就能引發年輕人們追隨潮流的心態。
當梁先生他們返回家的時候,周南已經畫好了兩張草圖,一張是男式,一張是女式。
男式仍然採用右衽風格,領口開的比較大一點,下面加了一條燈籠褲式的褲子。
女式的卻採用了對開襟,這也是符合後世對女性的審美的設計。你設計成右衽的,把前胸都擋住了,男人不開心,女人也不願意穿了。
不過,這只是一種樣式的設計,具體該怎麼做,周南就不懂了。
梁先生和林夫人卻是行家,他們雖然不是專門研究這些的,但是在研究古建築的時候,對古代服飾和禮儀也有一些瞭解,他們給周南又提了不少的建議。
一直到深夜,周南看著修改好的圖紙,決定泡了溫泉回來,就給紀梵希打電話。讓他來看看這些圖,幫自己把衣服設計出來。
雖然這種設計還不能算作完美,許多地方甚至根本沒有遵循漢服的講究和傳統。但是最起碼,這種款式適合熱帶,涼快,並且好看。
作為推廣漢服的起點,這套設計已經很不錯了。
奧黛麗躺在床上就仍然還在看著那張女式的襦裙。“好漂亮的衣服,這簡直太迷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