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新的戰爭,讓日本這個戰敗國卻因此重新崛起,並且成為了世界排名第二的軍事強國和著名的無賴國家。
每次想到這裡,周南就是萬般不甘。
在另一世,他沒有這個能力對付日本,但是這一世,他一定要全方位地在各個層面給日本的發展下絆子。
即使不談國仇,他的親爹就是死在日本人的槍口下,他要不報仇,枉為人子!
但是,現在的日本被他們的親爹麥克阿瑟控制著,這個麥克阿瑟當慣了太上皇,為了享受這種崇高的崇拜,他的執政路線非常偏向日本。
可以說,沒有麥克阿瑟,就沒有後來發展迅速的日本,沒有麥克阿瑟,琉球群島就不會回到日本人的懷抱。
光靠民間的力量,是不能拿日本人怎麼樣的。周南必須要把民間力量整合起來,壓制麥克阿瑟,才能真正從日本人那裡,把賠償要過來。
未來的幾年,是麥克阿瑟成神的幾年,在美國國內,在日本,麥克阿瑟都已經被神化。
當然,他最失敗的對方也是因為如此,他在亞洲待的時間太長了,被人吹捧的時間太久了,卻忘記了自己的根基是在美國。
他每次回國,都能收到萬眾歡迎,以為自己的影響力足夠大,誰也不能把自己怎麼樣。但是卻不知道這一切都是虛的,杜魯門一聲令下,他只能灰溜溜地回國。
他還想競選總統,他看不起自己曾經的助手艾森豪威爾,認為自己參選就能穩贏。卻忽略了美國當時的基本國策是歐洲要重要於亞洲,他在亞洲的行動已經失去了大部分上層人士的心。
艾森豪威爾當選了總統,他的選票才剛過了百分之一。
不過那已經是四年以後的事情了,現在的麥克阿瑟是最得意,也是最膨脹的時候。他一手控制著日本的命運甚至是亞洲的命運,不把所有的力量整合起來,根本不可能讓麥克阿瑟改變主意。
這一切,還要趕在舊金山和約簽訂以前進行。
因為如果不在一開始就確定好這件事情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和基本定位,等到戰爭開始,美國改變了亞洲戰略,那個時候想要賠償,也會更艱難。
以菲律賓為例,日本戰敗以後,菲律賓索要十億美元的賠償,日本不肯,菲律賓就直接殺了他們抓住的數百日本戰俘。
在美國的調解下,日本答應了賠償,即使後來簽訂了舊金山條約,這筆錢也沒有賴掉。
但是其他國家呢?後續的二十年,日被以商業投資和援助完成了軍事賠償。但是同時,他們間接參與了東南亞的經濟發展,賺的錢比他們賠的錢更多。
周南絕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再出現一次,他要做的就是聯絡一切可以聯絡的力量,索要賠償,遏制他們的商業發展。
第二件事也是跟這個有關,那就是商業發展了。
周南準備聯絡一批華人商人,在南華成立一家汽車廠,生産和銷售大眾的車型。未來的幾十年,亞洲的戰爭頻發,成為戰爭的供應商,將會是商業發展最重要的一步。
靠一場戰爭,日本擺脫了困境,現在,周南想要做的就是截胡。
他忘記自己是在什麼時候看到的一篇報道,51年的豐田,一共才生産了五百輛汽車。但是戰爭爆發以後,光是美國在52年就給豐田下了五千輛汽車的訂單,而豐田就是靠這筆訂單,逐漸發展起來的。
所以他這次來亞洲,也是想要考察一下這裡的環境,準備在南華建立一個大眾汽車的分廠,要把大眾汽車一開始就成為其他國家的首選。
現在的汽車行業,以後的電子行業,這是日本的兩個優勢行業,周南都不想放過截胡的機會。
而且,汽車行業是一個非常能夠帶動工業整體升級的行業,因為一輛汽車涉及到了鋼鐵,沖壓,機加,橡膠,電子等各個行業,可以帶動南華這個國家的工業整體發展。
東南亞的華人們,特別是一些大商人們,手裡都很有錢。但是他們能涉足的行業,卻都非常低階,基本上都是林業,紙業,煙草,糖業,橡膠,礦産,種植這些資源行業。
一個汽車廠,絕對能夠帶動在工業方面的整體升級。
大眾有技術,有人才,沒錢。他們這些人有錢沒有技術,這種合作可以說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利益分歧,比較互補。
周南只是提出了這個計劃,這段時間,前來找周南的人就絡繹不絕,無數的人想要投資進來。
在周南分析了這個汽車廠的巨大投資以後,他們也迅速成立了一個聯盟,籌集了一大筆資金,準備來跟大眾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