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若神色淡淡的望著她們,蔡氏進屋後,又啪嗒一聲將門給關上了。
開著門,她倒是不敢堂而皇之走近了聽他們講些什麼,既然她主動把門關上了,她也就不客氣了,於是杜若悄悄走到門口側耳細聽。
“居安,你聽娘說,娘都是為了你好!”蔡氏道,“她之前買牛借人家那十三兩銀子,每個月賺那麼點錢,幾年才能還的清啊!”
“趁著現在你把她休了!讓她和她孃家人還去!礙不著咱宋傢什麼事兒!”
“你爹的病時好時壞的,等年底你教書的工錢結清,把你爹拉進城好好看看!城裡的郎中比鄉下的好!”
“鄰村郭家孤女郭喜兒嫁妝多著呢!家裡頭只剩她一個人,她那些叔伯想把她早點嫁出去,好分了她家那些田産!娘回頭叫媒人安排一下!阿!”
杜若靠在門外牆上聽著,怒極反笑。
蔡氏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盤!算計起人來心裡頭門清。
她轉身朝廚房走去,坐在灶前燒火,心裡也開始盤算起來。
等書齋剩下的銀子結清,差不多夠了,她要走了。
沽南鎮太近,若是走就走遠一些,進城盤下個鋪子做點小生意,雖然開銷會比沽南鎮大。到時候繡莊也不去了。
次日。初五。
鄉下嫁女時幾乎大半個村子人都跑去看,擠擠嚷嚷,熱鬧非凡,蘇家今日亦是如此。
杜若陪著蘇家請來的村子裡的其她幾個婦人,將晴孃的那些嫁妝檢查一遍封進箱子裡。等忙活完了一數,一共十二個大箱子,她們這幾個人紛紛感慨蘇家家底厚實,給女兒的嫁妝竟然準備的這樣豐盛,鋪排的很是體面。
說笑的同時她們又各自說起了自己出嫁時的情形。
“我爹孃怕我出嫁時嫁妝太少,被人瞧不起,愣是賣了一頭豬,又給我補上了兩個箱子,其實裡頭裝的是木盆、杯子這些!”一人道。
另一個人也跟著說道:“我嫁過來十來年了,那時候人人家裡頭都窮,兩個箱子一抬,人就跟著過來了,哎!哪像現在!瞧蘇家多排場!”
“是啊,我記得如蘭前年嫁來咱們村兒的時候,也沒帶什麼嫁妝,蔡婆婆氣的不行!明裡暗裡和村子裡的人說了多少回!”其中一個忽然將話題引到了杜若的身上。
杜若聽了,笑了笑,“是啊。”
那時候的杜如蘭實在太傻,一心想嫁給宋居安,一點不在乎爹孃為她準備了什麼東西,歡歡喜喜的坐上了花轎,把自己送進了坑裡。
那幾個婦人又笑著說起了蘇家的女婿,誇贊他如何如何好,杜若便去了另一個屋。
這個房間是晴孃的閨房,晴娘已經穿好了大紅嫁衣,頭上蓋著紅蓋頭,乖巧的坐在床頭,大概是心裡頭緊張,腳尖對著腳尖輕輕碰來碰去。
慧娘見她進來,笑著喊了她一聲‘嫂子’。
“我來看一眼。”杜若也笑道。
“我剛叫大姐吃了點東西,省的她到了那兒餓肚子!”慧娘道,“嫂子你出嫁那天,是不是一天都沒吃東西呀?到了晚上才吃上一口飯?”
“我好像吃了,也好像沒吃,當時太緊張,什麼都記不住。”杜若回想了一下,只記得那天有很多很多人,不管到哪裡都聽到有人在說話。
慧娘笑了笑,眸子裡閃過一絲落寞,遂彎腰為晴娘整理喜服。
“晴娘也不說句話,別到時候抬到人家家裡,人家以為你是個啞巴。”杜若玩笑道。
蓋頭下的晴娘嬌聲道:“哎呀宋家嫂子,我現在也緊張!緊張死了!不知道說什麼好!”
杜若和慧娘都笑起來,安慰了她幾句,慧娘又倒了杯水給她喝。
“花轎快來了吧?”杜若朝門口看去,慧娘也望向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