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老頭職業病般吊人胃口的說話習慣,聽得柳十三和齊寧微微皺眉。
站在旁邊一直沒有說話的小孫女見狀,連忙接話“可惜我爺爺只知道前面二十回,說久了,客官聽著不新鮮,老闆們也就沒有了當初的照顧,才會有了中午的事。”
孫老頭的小孫女看著年齡不大,倒是比孫老頭更懂得人情世故懂得抓住每次能夠得到的幫助的機會。
柳十三不解,按道理來說,沒有道理說故事的人故意只說前二十回,這樣不是吊人胃口嗎?
孫老頭重重嘆了口氣:“當年給我們話本的人也只有二十回……唉!看樣子,燕京我們是待不下去了,”他無限悲傷的看了自己孫女一眼,“只是,不知道我這把老骨頭,還能不能經得起。”
也是,像他們這樣,另外找個地方,重啟灶爐是最好的選擇,而且還是要隔得越遠越好。
只是,這個時代,大多數人的壽命也就是六十歲左右,像孫老頭的樣子已經屬於高壽之年,現在天寒地凍路途艱難,想到一老一小這樣上路,柳十三還真是看著不忍。
“要不,我幫你接下面的故事,這樣你們就可以不要在這個時候離開燕京了?”
孫老頭渾濁的眼睛一亮“姑娘能寫?”
柳十三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這個故事我應該可以往下寫。”
柳十三還在為自己的拿來主義不好意思,面前的祖孫二人已經又齊齊跪了下來,又是磕頭,又是感謝。
柳十三好不容易把祖孫二人拉起,勸他們不要這樣,她也只是舉手之勞,哪知道孫老頭心實,不肯白白受她恩惠,非要把以後所得的月銀分三成給她。
“你們每月可得多少銀子?”柳十三也有些好奇,這個時代的藝人能有多少收入,想她原來的那個時代,藝人的收入是很讓人羨慕的。
孫老頭想了一會說道:“我們原來是每日一家一場半兩銀子,一日可以說兩場,也就是一兩銀子……”
一日一兩,一月三十天,最多也就是三十兩,她當初在揚州給夥計的月錢也就是這麼多。
燕京物價比別處要高,想這祖孫二人,再省也得開銷十五兩左右,她要是拿走三成,這一老一小以後不能說的時候該怎麼過?
這孫老頭還是有些傲骨的。
只是,她要是不拿,看這架勢孫老頭肯定不會答應。
柳十三想了想,帶著孫老頭重新走進了酒樓,找到了酒樓掌櫃。
“掌櫃的,我們商量個事……”柳十三對著掌櫃行了個江湖禮。
先前他們的手段,掌櫃是從頭看到尾的,對於他們與孫老頭一起進來,先是微微詫異,馬上臉上態度表現恭敬得不能再恭敬。
聽完柳十三的來意,掌櫃雙掌來回摩擦了會,伸出了五根手指頭:“我出這個數!”
商人自然是利益當先,有利益又能賣個人情,他自然答應得很爽快。
柳十三對這個價錢也很滿意,當場讓掌櫃與孫老頭簽下了契約,孫老頭以後只在他的酒樓說書,一日一場,月銀五十兩。
當然,前提是話本要先讓他滿意,而孫老頭照著話本說後面的幾十回,不能重複,如果故事完結,以後再議。
《西遊記》前二十回帶來的效益,他是看著的,現在買斷,那生意還能不火爆!
孫老頭送柳十三上了馬車,又是一番千恩萬謝,說些做好事會有好報之類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