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其它小說 > 女總裁的近身兵王 > 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所謂異能

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所謂異能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鐵T和基佬 太子爺的小野貓 快穿:獵食男主指南 飛上枝頭 奪愛狂夫 一顆兩顆星 邪王佞寵,王妃不好惹 特工神醫:腹黑殺手妃 女謀之巾幗天下 尋穴記之盜墓驚情 大婚晚成之你擒我不願 將門虎妻寵夫日常 重生團寵:大小姐又美又兇 影視位面遊樂場 風華絕代之亂世妖女 床上的小秘 忘塵閣4:蛟龍劫 太古神魔帝 盛世帝寵:懶妃傾城 安得萬裡風

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所謂異能

異能的種類,並沒脫出五行範圍,分為:

金系、木系、水系、火系、土系。

李恪從灰袍老者那裡獲悉,那個強出他太多倍的胖子,正是異能管理部門的負責人趙千乘,而趙千乘掌握的就是土系異能。土系異能,在五行異能中,沒有多麼突出。

既沒有金系、火系,那麼強大的殺傷能力,也沒有水系、木系,那麼強大的輔助能力。可趙千乘偏就以土系異能者身份,力壓其他各系異能者。成為了所有異能者中,最為強大的存在。

不然,趙千乘也無法統領異能者這部門。和其他部門有所不同,在這裡是講究實力的。

同時,李恪也已經知道,趙千乘的年齡,並為之,生出了驚駭。他怎麼都沒能夠想到,看上去,大約有三十歲至五十歲的趙千乘,其真實年紀,竟然達到了一百二十。

如此長壽的人,雖不多見,但也,不是沒有可能。可哪個一百多歲的人,還能夠像趙千乘這樣?

“或許,正是因為他這麼大歲數,實力才最高吧?”李恪都不由生出了,像這樣的念頭。然而,灰袍老者李太歲,卻直接打破了,李恪有關這方面想法,並告知其真相。

“在成功激發異能的人中,也有著天賦方面差距。”李太歲有七十來歲,看上去卻比趙千乘,要老了很多,“趙千乘,無疑是其中,最為突出的佼佼者,遠超過其他異能者。”

“更可怕的是,趙千乘覺醒土系異能,是自然而然,沒有藉助絲毫外力。”

李恪,以及其他異能者,都是他們以特殊手段激發,是屬於後天異能者,和趙千乘比,就又要差了一截。

讓普通人激發異能手段,李恪已經深刻領教過,別提有多痛苦了。有那麼一瞬間,他真以為會死在這裡。雖然最終總算是成功,但每每回想,都讓李恪心生寒意。

幾乎,已經快要成為了,盤踞在他心底的陰影。

當然了,李恪能成功激發異能,最主要的因素,是那些食物。普通的食材可沒這樣效果,李恪所吃的那些食物,其食材很珍貴。是在這區域,精心培育種植出來的。

李太歲還帶著李恪,去看了看,在院中的菜地。李恪本以為這地方,只有趙千乘與李太歲兩人,可在菜地那,他居然又看到五個異能者。他們職責,竟然只是,守護這片菜地。

要是有修煉者在這裡,必定,就能看出,各種各樣食材,都已經是,在濃鬱天地靈氣改造下成為靈物。

靈物做成食物後,自然飽含靈氣,而普通人能攝入靈氣,十分有限。趙千乘就是利用這樣的限制,讓被選定覺醒的普通人,不停吃食物,攝入靈氣,直到極限。

是一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極瘋狂手法。

“要是沒有覺醒,會怎麼樣?”李恪很有些後怕地問道。他可不信,這能百分百成功。

“呵呵。”李太歲只是笑了笑,沒有正面回答。事實上,被選中後,如果沒有成功覺醒,要是還能僥幸活下來,也只能被圈禁。再沒有,走出外面,和其他人接觸機會。

從這點來說,他們活著和死去,沒有什麼區別。

既然異能者的覺醒,是和天地靈氣有關。那麼,這自然,也可以用修煉者的思維來進行解釋。而且,異能者的五行分類,也都和修煉者,突破到丹境後情形有所相似。

就好像,異能者跳過了修煉者的,氣境,直接到了丹境。

然而,這只是表象。異能者所掌握力量,和修煉者相比,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不然,他們的苦修,豈不是成為了笑話?

異能者所掌握力量,只有修煉者的邊角,十分的不起眼。別說和真正丹境高手交鋒,連氣境修煉者,都比他們強出許多。也只能在外界,向其他普通人或者是武者,逞逞威風罷了。

可是,趙千乘他們,能夠想出這樣辦法,已經很了不起。畢竟,外界和修煉者的環境,有太大差距。

話說回來,雖然在威力上,還有所欠缺。但異能者不是,完全,沒有半點優勢。和修煉者,修煉某種功訣,需要長時間,才能掌握不同。異能,沒這方面困擾。

制約異能強弱的,只有異能者自身天賦。此外異能者實力提升,可說是一片坦途。

“只要用得夠多,實力就會持續地提升,直至道。

李恪頓時察覺到,李太歲身上,湧現出滿滿的惡意。而他的,這種感覺,也很快就演化成了事實。

“啪!啪!啪!”一根長長的藤鞭,在李太歲的掌心冒出來,並重重地,抽向了李恪。還沒來及反應的李恪,身上頓時多出了條血痕,疼痛,也伴隨著,蔓延至全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備中的伊達獨眼龍 穿成亡國公主後我成了首富 小蟲成精 大明:從充軍登州開始 百轉千回摯愛你 惟願餘生兩廂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