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阿里收購餓了麼後,美團已經都快要發展到跟阿里不分上下了。而現在的餓了麼,誰還知道餓了麼在哪兒啊?在阿里系的大本營杭州,點餐叫外賣,都是用美團。
餓了麼?的確餓了。
連餓了麼的員工,如果餓了的話,那麼好的,都是開啟美團app,看看有什麼好吃的。
而這些所謂的國內新業務,大多是收購而來的業務,並不是阿里系內部創新出來的業務。
所以,前幾年阿里是本著公司內部已經沒有太多能力整出新業務來給自己糟蹋了,就仗著本土豪手裡有錢,到處買買買,花錢買新業務來給自己糟蹋。
不過,基本上,阿里收購一家,就搞死一家:蝦米死了、網易考拉死了、uc瀏覽器基本死了、優酷土豆半死不活、餓了麼早就被美團幹趴下了。還有一些個大麥、teabition啊什麼的收購的小公司,就不在此一一列舉了。
這幾年,阿里的錢被自己敗光了,就沒有再轟轟烈烈地收購外部公司來供自己糟踐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不過,現在阿里開始糟踐員工了,那就是:裁、裁、裁!
當然了,阿里向來有折騰員工的傳統,那就是pua、pua、pua。
不然,也不會有那篇聲名遠揚的《致阿里》了。
pua多了,自然就得了“驢廠”這個沒命。
所以,現在卸磨殺驢,大裁員工,也是一脈相承、自然而然的了。
據網上的分享,關於裁員,阿里繫有些事情做的非常噁心:比如裁應屆生。
bj、上海這兩個城市,應屆生是有機會透過大學畢業後的初次就業,拿到戶口的。
可是,招聘進來沒幾個月,就將應屆生裁掉。這些剛畢業的學生就失去了應屆生的身份,即便再找到一份新工作,也是沒辦法拿到戶口的。
在bj,非應屆畢業生落戶,堪比登天。
在上海,非應屆畢業生落戶,也極為困難。
你把應屆生招進來後幾個月就裁掉,是損陰德的啊!
既然要裁掉,那為何幾個月前要將應屆生招進來?
就為了羞辱他們嗎?就為了作弄他們嗎?就為了讓他們此生幾乎再難拿到bj、上海的戶口了嗎?
人家明明有其他路,如果幾個月前阿里不通知他們入職,他們原本也去了其他可以拿到戶口的企業和單位。阿里,真是毀人毀一生啊!
而把人當驢殺的另外一個例子,就是在股票歸屬前裁掉員工。這樣一來,員工就拿不到公司的股票了,公司可以節省這部分的員工成本。
根據網上分享的訊息,阿里系的股票,以及其他有員工持股的公司的股票,比如美團、拼多多、騰訊、位元組跳動等,是要求員工在企業工作滿一年、兩年、三年等才可以拿到的。
於是,阿里系的企業,裁掉部分員工時,就在員工即將工作到規定年薪拿到股票前,將這個員工裁掉。
而據說阿里的價值觀,阿里的文化,是做一個有情有義的人,是簡單直接,是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
在員工即將拿到股票前就裁掉,可能也是愛護員工吧,不讓員工成為股東,從而排在第二的員工,退化成為排在第三位的股東。
不好說是喪盡天良,但的確極為噁心,無情無義。
真的是滿口都是主義與信仰,其實全是骯髒與下流。
扯遠了,回到阿里的業務,之前說道國內新業務做的很爛,而且收購一家企業就搞爛一家企業。而阿里系的海外業務,同樣做的很爛。
azada等阿里系的境外電商平臺,以及螞蟻的海外業務,包括螞蟻投資的境外版“支付寶”,都沒有達到淘寶、天貓、支付寶在國內市場的地位。
一個組織、一家企業的沒落,總有其原因的。
身在阿里的人,或者是局外人,或許有人能夠發現、能夠看清其沒落的原因。也許永遠也不會有人能夠發現、能夠看清這些原因。
我們試圖去尋找一下這些原因,可能是對的,也可能是錯的。
阿里有塊業務叫飛豬,感覺這名字取得很應景。
也許,阿里就是一隻飛起來的豬。現在風沒了,豬也就掉下來了。
飛豬是做機票、酒店、景點預定的,的確做的跟豬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