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旭也不答,只是道:“旭用皇子,自有道理,不知陛下能割愛否?”
劉禪道:“軍師、丞相為大漢嘔心瀝血,朕豈能吝嗇一子?便是他命喪陣中,朕也無怨。”說著,便讓內侍請皇子劉璿過來。
孫旭笑道:“陛下,不必如此,有旭在,皇子必定安然歸來。”
不一會兒,內侍便帶著一個少年過來。
孫旭在一旁看得清楚,只見來人生得天庭飽滿,地角方圓,胸高過鬥,齒白唇紅,垂手過膝,兩耳垂肩,龍行虎步。
小小年紀已經有君王之像、帝王之姿,不愧是紫微星下凡!
劉璿來到,便朝劉禪行禮道:“兒臣與父皇見禮,父皇萬壽。”
劉禪道:“我兒快起,今日請你來非為別事,只因孫軍師指名要你去助陣。你可與他去潼關,定要奮勇克敵,莫墮了我劉氏威名。若是有功而歸,朕定有重賞!”
劉璿平日裡喜好習練武藝,只是沒有用武之地,如今父皇點名讓他上陣,跟隨的還是大名鼎鼎的孫旭,當下便高興地答應下來,立在孫旭身旁,悄悄地打量起了孫旭。
孫旭已得了劉璿,就與劉禪告了辭。
因劉璿駕不得雲,孫旭便跟他一起騎馬趕回潼關。
一路上,二人你來我往,很快熟絡了起來。
劉璿久在宮中,沒有幾個玩伴,便是幾個陪讀,也都是小心翼翼地伺候著他,哪裡跟孫旭一般毫無顧忌。他和孫旭交流時,孫旭絲毫沒有他人那般謹慎,反倒讓劉璿覺得孫旭與旁人不同,是真心待他。
二人趕回潼關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了。
守潼關的人知道孫旭請來了皇長子,都是過來參拜。隨後,眾人於兩旁坐下。
孫旭又安頓了劉璿住所,然後道:“如今天色已晚,便請皇長子歇息一宿,明日一早隨我破敵。”隨後讓關興陪著劉璿去了。
關興按輩分來說,乃是劉璿的叔叔,一見劉璿,有些埋怨地對孫旭道:“我還以為子平請的是誰,原來是文衡。文衡一介凡人,能抵什麼用?況且文衡身為皇長子,是未來的儲君,一國希望,怎能犯險?”
劉璿卻是一臉的興奮,說道:“興叔,為國出力乃是璿的本分,就不要埋怨孫軍師了。”
關興還想著勸動孫旭讓劉璿回去,然而劉璿一說這話,關興便住了口。
劉璿此話,才不枉他父子兩代、滿朝之士為季漢奮鬥。
關興將劉璿帶到了住所,又囑咐了他一番,便告辭了。
待關興走遠,劉璿正待休息,忽然心道:“軍師說明日才能出陣破敵,可是那樣怎顯得是個英雄。不如趁此天色,單人出去,踩踏魏營,效仿甘興霸故事,殺他個人仰馬翻,才見得我是好漢!”
劉璿到底是個年輕人,血氣方剛,一上戰場便想著建功立業。
想罷,劉璿便悄悄出了營帳,獨自下了關隘。
守關的將士有今日的見面,都認得劉璿,見他想出關,便問道:“夜已經深了,皇子要去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