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意就地吩咐道:“令鄧艾領兵三千,在長安城西斷龍崗西側處埋伏,待我軍號令一響,引兵殺出,殺敗護送軍士,將蜀國君臣擒拿;令郭淮領兵三千於斷龍崗南側埋伏,協助鄧艾殺散護軍,拿住蜀國君臣!”
其餘的將佐,卻都被令在潼關守著。
李意調兵遣將已畢,便進了大帳中練氣養神。
眾將遵命行事,等候諸葛亮出殯那日,一齊殺出建功立業。
……
幾日過後,長安城中。
諸葛亮叫來姜維道:“這幾日準備已畢,你速去弄一副空棺材來。”
姜維得令,速差人取了空棺一口,送至諸葛亮帳中。
諸葛亮開啟棺材,將孫旭所贈的一寶放在棺材內,然後蓋上棺材蓋,又讓人將棺材釘釘好。
隨後,諸葛亮就提起筆來,在棺頭上大書: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靈柩。
書寫完畢,諸葛亮便對姜維道:“你明日護送靈柩往成都方向去。若是路上遇魏將劫喪,將我這口棺木留下,只需你如此如此。切記,不可戀戰,速速進城為上,切莫誤了大事!”姜維聽了,道聲尊令去了。
……
次日五更,漢魏兩方都是準備妥當。
到了時辰,漢軍便遣人送殯出城。
諸葛亮是丞相,又得劉禪以父事之,這排場自然不小。但見送殯隊裡白色的旗幡如林,劉禪在前為首,領著眾臣戴孝,眾多臣子都是大哭,又有後面吹奏的哀樂喧天。
諸葛瞻作為諸葛亮的長子,執幡先行,關興、姜維等人護柩在後相催。而諸葛亮和孫旭則是在暗中跟隨,單等魏軍自投羅網。
魏軍探子早探知蜀軍送葬,急忙報與李意知道。
李意聞聽此訊,有些激動,領著眾將依令而行。一路上帶著人馬浩浩蕩蕩,追趕過來。
不多時便追上了蜀軍人馬,李意一馬當先,厲聲大喝道:“你等聽著!如今諸葛亮已死,你等還往哪裡去?快些留下棺木,跪地自縛,萬事皆休!若有半個不字,教你個個都死!”
留守後隊的小校飛報中軍,說:“李意領兵劫喪,追趕而來,他人已經到了後軍,大軍離我等不遠,請令定奪。”
諸葛亮聞聽,即吩咐道:“傳令中軍不必管他,保著喪車,只顧走路。”
大小三軍領令,心中惴惴,仍是保著靈柩往前走。
李意領兵追趕,離有數丈之地,早望見眾軍簇擁著靈柩在前。
一門心思想著報仇建功,李意催馬急趕。只是越趕越急,越急越趕,那蜀軍總是離他差一段距離,讓他趕不上。
李意自然知道這是蜀軍高人用了遁甲之術,便傳眾人令先停在此處,自己則做法化解。
他這一番追趕不上,蜀魏兩支人馬都到了斷龍崗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