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都是有道行的人,知秋一葉雖然尚不能純熟禦風,但他的遁地之法卻是能堪堪趕上禦風的孫旭與燕赤霞。
很快,三人便來到了南平府河通縣。
到了縣衙門口,孫旭將自己名號報給門口衙役,讓他代為通傳。
不多時,就見一個身穿縣官官服的中年人從裡面匆匆走出來。仔細看時,那人濃眉闊目,氣態不凡,隱隱間有一股正氣盈身。
見了孫旭三人,那人笑道:“賢侄遠來,怎麼不提前知會一聲,我好派人接你。這樣倉促,豈不顯得愚叔怠慢?”這人正是河通縣縣令柳鋼。
孫旭拱手致意,道:“柳師叔言重了,世叔與家父是至交,這樣說,豈不見外?”
柳鋼很是欣慰地看了看孫旭,他與孫斌的交情不淺,多是在科舉後翰林院共事的那段時間有交集。
孫斌先於他外任地方,他卻又在京中做了多年的言官。期間,只因他直言敢諫,得罪了不少人,直到這兩年才外放這個縣令。這段時間兩人雖然不曾見面,可是一直有書信來往,情誼彌堅,可謂神交。
對於孫旭,柳鋼只是在那有限的幾次探望孫斌時見到過,沒太瞭解過。柳鋼雖然覺得孫旭少年老成,可從未想過自己有朝一日有求於他,但是這等神鬼之事,確實不可等閑視之。
這時,柳鋼也看到了孫旭身後的兩人,不禁問道:“賢侄,這二位是何人?”
二人也朝柳鋼拱手,各自介紹了自己。
“原來是賢侄的幫手,失敬失敬。我們還是進去再說吧。”
一行人進了縣衙,燕赤霞眼見這縣衙殘破不堪,有些地方甚至不如普通民宅,不禁肅然起敬道:“想不到柳大人竟然如此勤儉,這一縣治所竟然簡陋至此。”
“燕先生過譽了。所為官者,謂朝廷治事之處也。朱門高樓能治事,草廬茅屋亦能治事。”柳鋼卻是一臉正色。
帶著些許崇敬,三人靜靜地跟著柳鋼進了後堂。
眾人落座後,便有人來送上了茶。
“世叔,到底是什麼情況,還請世叔言明,也好讓我等有個準備。”孫旭道。
柳鋼嘆了一口氣,將事情娓娓道來。
原來,這河通縣只是本朝的稱呼,在前朝,本縣的名字叫做應城縣。
縣城外有一口井,古老相傳這口井乃是陰陽交界的地方。
還有傳說,凡人必須定期在這井的附近焚香祭祀,還要往井裡投放貢品。如果不給,上天就會降下瘟疫。
據本縣縣志記載,曾經有一年縣人供奉不力,此縣還真的就爆發了一場瘟疫。之後,人們趕緊補齊了供奉,那年便平安無事了。
後來還有些膽大的下井檢視,回來後都說下面有鬼神,人們聽聞後更加不敢怠慢對那處的祭祀了。
但是,歷年下來這項開支已經成為老百姓的負擔,全縣每年要消耗數千兩銀子用來祭祀,當地的官員不以為恥,反而美其名曰:繳納“陰司錢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