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些天要招待那道士,李府中諸物齊備,所以張老漢很快便擺了一桌珍饈。只是兩旁的下人看著李判官幾人都是戰戰兢兢的,大氣也不敢出一口。
李判官自然知道他們是畏懼自己,便大手一揮,命令眾人下去,只有張老漢沒走。
沒了一旁的下人,屋中的氣氛好了些,一時間李判官飲酒歡笑,推杯換盞,宛如生前。看得一旁的張老漢很是欣慰。
席間,孫旭很是好奇地問道:“李判官,你可知那道人為何害你?”
李判官嘆了口氣,沒答話,扭頭看了看侍立在一旁的張老漢。
張老漢見此,有些不解,難道是自己害了老爺嗎?趕緊豎起耳朵。卻聽老爺說道:“此事倒是跟張管家的侄子有關。”
張老漢心頭猛地一跳,心裡一盤算。
想到自己的侄子還禍在旦夕呢,而老爺已是判官,便上前求道:“老爺,我那侄子才二十出頭,卻是邪祟纏身,萬望您大發慈悲,救他一救!”
李判官卻搖了搖頭道:“此事雖然善惡分明,可是你侄子應了人家的事情,卻沒有做到,也是不該。”
張老漢聽了,眼中閃爍淚光,一下子就跪了下去,“老爺,我侄子中了舉人,有錦繡的前程,您救他一次吧!”
李判官很是為難,偷偷看了看一旁的孫旭,扶起張老漢,“你侄子能救,但你卻不應該找我。”
說著用眼神悄悄看向孫旭,張老漢恍然大悟。趕緊又朝著孫旭請求道:“公子今日已救我兩次,老漢本不該厚顏勞動公子大駕,可我那侄子真的不應該此時絕命,還請公子再施援手。”
說著,又跪了下去,對著孫旭咚咚地磕了好幾個頭。
孫旭輕嘆一聲,扶起他道:“守正辟邪,本就是我輩職責。你不用擔心,若是我能救,自然不會坐視不理。老丈,你先去準備,明日我便跟你去瞧瞧,如何?”
李判官也道:“不錯。你先回去,正好我還有幾句話跟貴客說。”
張老漢還想再求一求,聽老爺這樣說,便點了點頭,心事重重地退下了。
待張老漢走後,李判官才向孫旭說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來此前,張老漢的侄子張竟曾來到自己督室縣家中做客,不知怎麼回事,遇到了一個老翁。
那老翁須眉古樸,文采風雅,與張竟吟詩作畫,倒是做了對忘年交。
不幾日,回督室縣休沐的李判官,看張竟神情恍惚,似是沾染了邪氣,便詢問了他原委,張竟如實相告。
李判官聽後很是心驚,力勸張竟歸家,躲開那老翁。想不到那老翁惱怒李判官壞事,便斷了他的生機。
李判官命中應有此劫,可若是能闖過此劫,便能活到七十高齡。
因為那老翁做法相絆,李判官沒能闖過。
聽到這裡,孫旭卻道:“李判官,你今日方才是災劫已滿。”
原來,督室縣本沒有城隍,孫旭也沒有冊封。只是張三豐做了金華府的城隍後,對轄下的縣城隍都有任免之權,這督室縣的城隍便是他任命的。
督室縣城隍上任後,又挑了些平日裡積德行善的鬼靈做了城隍府的僚屬,這李判官就是其中之一。
只是,李判官三災六劫未能完全渡過,還有一魄不能歸位,神職自然有殘缺。今日了了自己的身後事,自然如孫旭所說功德圓滿。
李判官聽了,躬身謝道:“多謝大人成全,小神銘感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