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五日,地震發生的第二天,華夏領導人親臨鈺樹受災現場,現場進行救災指揮工作。
領導人的到來,體現了華夏高層對這次地震災害的重視,華夏國家電視臺作為華夏政府的官方喉舌,當然要對總理在現場的視察進行了全程報道。
華夏國家電視臺第一頻道,下午的賑災特別節目上,領導人視察受災現場的過程被播放了出來。
畫面一出來,在領導人旁邊,是本次負責地震救災的總指揮,正在給總理介紹現場的救災情況。
聽到有學校受災嚴重後,領導人立刻表示要前去檢視救援情況,畫面一轉,一行人就到了總指揮所說的學校旁邊。
可到了這裡,映入電視機前觀眾眼簾的,哪裡還有什麼學校,只剩一堆廢墟,還有許多正在廢墟中搜救的人員。
電視裡,總指揮指著那些搜救人員對領導人說:“在這片區域裡,從地震發生到現在,我們已經成功救出七十六名學生和六位老師,這裡的救援人員已經不眠不休的救援超過二十小時,參與救災的除了我們的子弟兵外,還有不少志願者。”
聽到這裡,領導人剛好看到一位志願者從旁邊經過,示意工作人員上前將其叫住。
這位志願者走到鏡頭裡時,觀眾看到他穿著一件布滿灰土,破破爛爛的沖鋒衣,他頭上還套著一定毛線帽子,也是掛滿了泥土。
志願者手上包著紗布,顯然是受傷了,不過原本白色的紗布除了能看見血跡的部分,其餘的都變成黑灰色。
志願者臉上沾著許多黑色泥土,已經完全看不清相貌了,但可以看出年紀不大。
要不是電視裡介紹他是志願者,估計觀眾還以為他是位受災群眾。
看著這位年輕志願者狼狽的樣子,觀眾們心中都湧出一股感動,一種敬佩。
有些觀眾甚至想起了楊羽的新聞,把楊羽和這位年輕的志願者一對比,心想這世上除了楊羽這種人渣外,還是有好人的。
這些志願者,他們不顧安危,第一時間來到這裡參加救援,和那些可愛的子弟兵一樣值得所有人尊重。
領導人用溫和的語氣問:“小夥子,你多大了,姓什麼啊。”
被領導人叫住的年輕志願者認出了領導人,語氣有些緊張的說:“您……您好,我今年二十歲,姓楊。”
領導人一聽才二十歲,有些意外的說:“別緊張,二十歲還在上學吧,你是什麼時候來鈺樹的。”
志願者似乎平複了心情,生氣不再那麼緊張道:“您好,我已經工作了,我是昨天中午從燕京坐飛機到這裡的。”
領導人聽了有些心疼的道:“大老遠趕過來,忙了二十多個小時,也太辛苦了。”
說著領導人竟然掏出手帕,上前幫著志願者擦拭臉上的灰塵,攝像機自然不會錯過這種溫暖人心的機會,給了年輕志願者的臉龐特寫。
被領導人擦臉,志願者緊張的不敢動彈,解釋著說:“幫助受災同胞,再苦再累都不辛苦,這是我自願的。”
就在這時,畫面之外的遠處,突然有人大喊:“小楊怎麼還沒來啊?”
年輕的志願者聽到這聲音,緊張的小聲說:“領導人,那邊有人在叫我。”
領導人放下手,溫和的說:“去吧,注意安全,我們的祖國還需要你這種優秀的年輕人來建設。”
鏡頭裡,年輕的志願者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然後朝著遠處跑去。
這時候電視裡傳來主持人的聲音:“二十歲的楊先生在現場參與救援超過二十小時,親手救出超過五十名學生,在昨晚的一次餘震中,楊先生為了救人手部受傷,不過他進行了簡單的包紮後,還依然堅持救援第一線,像這樣的年輕人,在救援現場還有很多,他們無私奉獻也體現……”
就在領導人為這位年輕志願者擦拭臉上汙跡,鏡頭拉近特寫時,許多觀眾看著電視,覺得這個志願者似乎很眼熟啊。
等領導人擦去了年輕志願者臉上不少汙跡是,這位年輕志願者對著鏡頭一笑,電視機前不知道有多少觀眾跳了起來。
他們不可思議的指著電視,忍不住大聲說:“這不是楊羽嗎?原來他真的跑到鈺樹去了。”
可還沒等他們驚訝完,節目已經到了尾聲,只見鏡頭一轉,畫面到了災區的醫護站裡,
此刻,觀眾看到的還是楊羽,他依舊穿著那身破爛沖鋒衣,臉上髒兮兮的。
楊羽正抱著一把破舊的吉他,輕輕的彈奏,他的周圍圍著許多被救出的學生,正在聆聽著他的歌唱。
總是在
夜晚期盼著白天
一瞬間
又想回到那從前
總是在
快樂時淚流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