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切都好,曲管事安排得很妥當,陽哥兒你還好嗎?”賀雲章聽到簡樂陽問自己情況,按捺住激動的心情關切地問,其實不用問也知道他在這裡不可能不好,但不管簡樂陽能力再強,要做到這種程度他知道也要付出許多,而且他要承受住的壓力也不會小。
簡樂陽彎眼笑了笑:“我還不錯,既然你們來了,這送上門的勞力我可不用白不用啊,以後有得你們忙的,到時候別後悔啊。”
“不,不會後悔的。”賀雲章堅定地說,這時候他滿心的是看到簡樂陽的歡喜,全然沒發現隨同簡樂陽一起來的人看向他的目光裡,充滿了審視和看好戲的意味,還帶了點那麼些同情。
簡樂陽自然看到了,沒提醒賀雲章,不承認自己也有看好戲的成分,賀雲章要順利融入進他的勢力裡,肯定會受一番波折阻撓,才能讓人認可他的能力,他越是幫助反而越會起到反面作用,所以,接下來得由賀雲章自己去面對種種挑戰,他只會在旁看著讓手下那些人別做得太過火了。
他們這行在海上飄蕩了些時日,可以說是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盡管時間不算長,可發生的事情如果讓賀雲章他們知道了依舊會吃驚不小。
賀雲章這個人沒找出來,可有關他的種種傳言飛快地向京城四周擴散開來,特別是他可能投奔簡樂陽的流言傳播得更加快速,可能老百姓更喜歡這樣的才子佳人的八卦,雖然簡樂陽不是佳人,卻更有八卦的空間,再加上賀雲章本人的可疑的身世,老百姓的熱情空前高漲。
這個話題能飛快傳播擴散開來,也許倉河幫也要負一定責任,因為話題中不要前程甚至是舍棄皇位爭奪的賀雲章,所要追求的佳人。
“正是倉河幫的幫主啊,幫裡成員最為崇拜的就是帶領他們開創出如今局面的幫主,所以不熟悉賀雲章的成員,就想知道這一位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物,敢來搶奪他們的幫主,好大膽啊!”
倉河幫成員有幾個閑錢就跑進了茶樓裡聽說書,說書人知道他們想要聽這方面內容,於是挖空心思要將故事說得再完美一點,再動聽一點,再感人肺腑一點,說書人把自己都說得感動了,聽書的人卻憤怒得要砸了茶樓,打聽之下才知為何,於是說書人為了迎合聽眾的口味,又重新進行了加工,將簡樂陽這個顧雲清大將軍的後人塑造成以一擋百,不,以一擋幹甚至擋萬的英偉人物,賀雲章就成了那個……奮不顧身也要自薦枕蓆的人物。
現在就連金海縣內的茶樓裡,說書先生也說上了這樣的故事,倉河船隊的人,正摩拳擦掌地等著賀雲章到來呢,想要看看這一位究竟何方神聖,敢覬覷他們的英明的幫主。
毫不知情的賀雲章,不知道跟隨簡樂陽過來的人裡,正進行著這樣一場對話。
“原來就是這個小白臉啊,長得也太弱雞了吧,他是能上山還是能下海啊,一看就是吃軟飯的。”
“也不能這麼說吧,聽說這小白臉很有可能是先太子留下的唯一血脈,身上流的是皇家血,你沒聽茶樓裡說書先生說的內容嗎?”
“這……就算他不是一無是處,跟咱們幫主哪裡般配了,身上流著皇家血又怎麼了,咱幫主還是雲清大將軍的後人呢,當初雲清大將軍連老皇帝都看不上,他這不還……最後嗚嗚了兩聲,將要說的話吞了回去,意思誰都聽得懂,那就是這小白臉還沒當上皇帝呢,所以還是配不上他們幫主,就是一吃軟飯的。
“可我看幫主對這小白臉挺好的啊,你看還特地帶我們來接他,幫主還對他笑來著。”一人捧著腦袋鬱悶道,這一個個都是幫主老大的崇拜者,如今看到幫主對一個小白臉另眼相看,他們看了甭提多酸了。
“我看我們還是多考察考察他,看他有沒有真本事,要真是隻想吃軟飯的,咱們老大肯定看不上他的,就算老大喜歡小白臉樣的,長得比他好看的小白臉多的是。”
“對,咱們先別聲張,多看看,而且船上還有顧家人,咱老大的親戚,不能不給面子啊。”
等賀雲章見到簡樂陽的喜悅稍微平息下來後,總有種渾身發毛的感覺,彷彿無時不刻有人打量他,可等他轉過頭去看時,又毫無異常,在船上大家各有各的分工,哪有人這麼空閑,所……他多想了嗎?
小半日後,海船抵達金海縣港口,熱鬧的海港讓賀雲章和顧家三兄妹看得目瞪口呆,這裡可比銅海鎮那邊要大得多,繁華得多,不是說金海縣其實是個海盜橫生倭寇亂竄的地方嗎?
顧尹真是幾人裡最活躍的,有什麼不懂的就直接開口問簡樂陽:“陽哥兒,這裡是你過來後才建起來的嗎?這麼快就能建造好這麼大一個碼頭?那些白花花的都是石頭砌成的嗎?那得要多少石頭要多少工匠來完成啊。”
”一個陽哥兒,那邊的大海船不是倉海船隊的吧,這裡還有別的船隊過來嗎?他們是從哪裡來的啊!”
“啊,陽哥兒,看,好大的魚,是剛從海裡撈上來的嗎?”
光聽到顧尹真一個人嘰嘰喳喳的聲音了,簡樂陽再多長幾張嘴巴都來不及回答她的問題她整個人化身成一個好奇寶寶了。
賀雲章看那白花花一片的平地與建築,兩眼放光:“陽哥兒,這就是你在信裡所說的水泥吧,這東西果然好,否則要建造這樣一個碼頭所耗用的人力物力無法想像,短時間內也無法建成,陽哥兒,等明日你帶我去彭老闆那裡見識一下吧。”
]好啊,彭老闆也常提起你呢。”彭春源跟賀雲章也是老相識了,“真姐兒,泉哥兒,下船了,我爹孃他們在他們下面等著你們呢。”
]哦,來了!”顧尹真歡呼叫了一聲。
顧尹林看著這裡迥異於京城的風情與面貌也看得痴迷,果然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不親自走出來,那些文字無法將真實的面貌描述出來,早聽說過沿海老百姓生活困頓,然而在這裡他看到的卻是一片朝氣蓬勃,不用說應該是簡樂陽到來後才出現的景象。
顧尹林覺得自己出來走走的決定非乍常對,簡樂陽當初選擇離開京城的決定就更正確不過了,只有離開了京城才能真正放飛開來,否則便如龍困淺灘,有再大的本事也難施展開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