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碎片中的內容就是王白石夢境中的內容,先散步,再燒烤,最後兩位大人吃飯,王白石喝奶。
“很好。”王白石點頭道:“這就是那塊記憶碎片,接下來我們要按照時間線找出之前和之後對應的事件,搞清楚事情的原委。”
“在這之前你還有什麼要說的了嗎?”王白石感覺羅丹青最近發散思維發得有點不著邊際,總是打斷自己,阻礙調查的程序。
“沒有了...”羅丹青說罷,又打斷自己道:“不,還有一件事情。”
“我就知道...”王白石無奈搖頭,“說吧,你還有什麼事情?”
羅丹青裝作可憐兮兮的樣子,道:“將這塊記憶碎片的前因後果弄明白了之後,你可不可以滿足之前答應過我的那件事?”
“嗯?”王白石被羅丹青的話搞得有些迷糊,“什麼事?我怎麼不記得答應過你什麼事情呀?”
“哼,你又忘記了,就是...就是...”
“快說,不要耽誤時間!”
“就是讓我也作一首詩嘛...之前你作了一首詩,讓人家說人家也想做,你說弄明白這塊記憶碎片的前因後果之後就讓我作詩,你忘記啦?”
王白石一開始還真忘記了,又翻了翻記憶碎片的大地,最近的記憶的事情埋藏的並不是多深,往往就在腳下,王白石白石彎腰撿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記憶碎片不止是記錄在現實中實質發生的事情,也記錄在腦中世界裡精神發生的事情。
剛剛和羅丹青在腦中世界的對話果然儲存在這塊記憶碎片之中,王白石講義室投射進入檢索:
“哦,還真又這麼回事...行行行,做個詩而已嘛,這有什麼了...你還有其他事情嗎?”
“沒有了。”羅丹青搖頭,這次看來並不會再出什麼么蛾子了。
“好,那這樣,我們分工合作,按照時間線,我找這塊記憶碎片之前的那塊碎片,你去找這塊記憶碎片之後的那塊碎片。”
“好,那我去了。”
王白石的意識和羅丹青的意識在腦中世界開始行動起來。
腦中世界的記憶碎片是抽象的,並不能像現實事物一樣描繪出來,用於感受它的也是靈魂和意識,而非現實中的眼睛、耳朵和手。
但是記憶碎片的性狀能夠近似地比喻成拼圖,和現實中常見的二維拼圖不同,因為時間是一維的,按照時間線一塊塊、一片片榫卯在一起的記憶碎片也是一維的拼圖。
想要找到某一塊記憶碎片時間上相鄰的記憶碎片方法很簡單,根據王白石對於自己腦中世界的瞭解,總共有三種方法,也是三個步驟。
第一,靈魂在時間維度上有了“經歷”之後,就會向下投影出記憶碎片,而新產生的記憶碎片會覆蓋在舊的上面,堆疊成龐大的記憶碎片大地。
因為靈魂是跳脫的,是活躍的,這種“堆疊”並不是按照時間順序嚴格拼接;但靈魂的跳躍又是有限,並非完全的打亂順序。
因此記憶碎片更像是一塊被些微打亂有沒有完全打亂的拼圖,一塊記憶碎片對應的事件的前因後果,雖然不是和它本身親密相連,但也是在那個“地點”附近的。
根據記憶碎片掉落的“地點”,可以確定要找的碎片的大致範圍,將搜尋範圍從整片記憶碎片大地變成“地點”的“附近”。
但是“附近”仍然是個很大的範圍,因此還要用第二種方法來繼續縮小範圍——
第二,記憶碎片除了記憶事件之外,同時還記錄了當事者的情緒,如果說接受到的事件和感受到的事物是“記憶碎片拼圖”上的勾線“輪廓”,那當事者的情緒便是塗在輪廓上的“顏色”。
事件並沒有整體的連續性,間隔著一個事件的兩邊的兩個事件,往往是看不出關聯的。
但是情緒不同,情緒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有整體的連續性,換而言之,這些拼圖上的顏色是漸變的,不是突變的。
即使是變化,也是慢慢積累的結果,比如一個人早上出門時心情很好,路上踩了攤狗屎,心情大壞,記憶碎片的拼圖就變成了黑色,隨後調整心態,漸漸明亮的了起來;中午受到領導或者老師的表揚,心情大好,拼圖的顏色變亮,隨後這喜悅漸漸被忘卻,歸於平淡,拼圖的顏色也冷了下去。
因此,根據“拼圖”上的情緒色調,尤其是處於過渡位置的記憶碎片,很容易從“情緒漸變光譜”上找到它更加精確的位置。
將以上兩種方法完成之後,所求的記憶碎片的範疇應該就縮小到了幾片之內,隨後就可以用第三種方法來精確地確認——
第三,間隔的事件之間可能沒有直觀聯絡,但是兩個相鄰的事件之間是有直接可觀,清晰可見的聯絡的。
比如第一塊記憶碎片中是“老師要當事者去體育器材室去取籃球”;
之後的第二塊記憶碎片是“籃球室的保管員對當事人說籃球被二班的體育委員借走了,他們馬上就要下課,你去他們班的場地去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