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可不就是這麼回事兒嗎?我們這老一輩子說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
這閨女結婚以後頂天富裕的婆家人大方事兒不多的。
也就是逢年過節的,拿點東西來看看父母。
但要說真正給父母養老送終的可不就是兒子嗎?”
辛秀瀾看了口氣,自己孫女肯接自己電話,這就不錯了。
自己又怎麼能再跟她要求一些別的呢?
“奶奶,我想寫一篇關於60年代的年代文的小說,可是我對那個年代有很多不瞭解的地方,您能給我講講嗎?”
韓思桐不想再談關於家庭的話題了
“可以啊!不過不知道你們這些年輕人怎麼想的,寫什麼不好,要寫年代文。
我們那個年代的人真的是苦啊!
我跟你說說吧?我跟你爺爺都是老師,雖然在那群賺正式工資的人中錢是最少的。
每個月都只有20多塊,但比起普通的農民來說,日子還算是好過的。
基本上你爸他們哥幾個都沒捱過餓,雖然吃的不好吧,但我給他們吃的都是正經的糧食。
不過一般人家就可憐了,像那孩子多賺不來錢,工分兒也少的。
吃的都很差,甚至有很多人把那種玉米骨頭,麩糠,都摻上野菜給吃了。
最可憐的就是吃那種花生殼子磨成的粉,那吃完之後人都拉不出大便來。
你不要覺得我說這話又噁心,當時的那些人當真是苦極了。
而我當年吃的最差的就是那種把甜蘿蔔中含糖的成分炸掉吃的那種剩下的東西。
那玩意兒不算好吃,但是倒不會出現那種消化不了的情況。
而當時呢,像紅薯乾紅薯一類的東西很便宜,我還記得當時。
你爸淘氣,偷了人家一把白薯幹,而被人家追著打。
後來奶奶呢,就拿一斤玉米跟人家換了十幾斤的白薯幹。
可你爸那沒良心的,就是淘氣真正奶奶給做了讓他吃他倒是不吃了。
……”
巴拉巴拉的,辛秀瀾說了好多關於那年代的事情。
韓思桐也越來越對那個年代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桐桐,你奶奶我作為一名多年的人民教師,從來都不迷信。
但活到歲數了,我突然覺得這世上的很多事冥冥之中真的有定數天意的,非人力能改變,這並不是迷信。
你小時候就有很多那歲數大的人說,說你那長得天庭飽滿,地閣方圓的,就跟那觀音坐下的童女似的。
將來絕對是個大富大貴的命,但卻在你小時候過來好幾位算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