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三娘見穆眠進來,趕緊的俯身呼:“皇上,下朝了。”
穆眠說道:“三姨母,快坐吧!”
陶三娘連連的答應,跟穆眠就沒有跟盛錦妍的硬氣,點頭哈腰的,十分的恭敬。
也不敢跟穆眠提兒子的前程,她也知道童興華不能做三五品的官,童理召熬了這麼多年才是一個五品官,三品大員、得有多大業績,才能熬上去。
實際穆眠並不嚴肅,她就不敢當面求,只怕穆眠一回絕,就是徹底的完了,讓盛錦妍迂迴的跟皇帝求情,怎麼,也得給童興華弄個七品縣令。
想的很美,縣令得是進士的出身,縣令也得有治國之才,就一個只會想女人的讀了幾天書本的小孩子,就想入朝做官?
她也知道理虧,要是能依仗皇家的權勢辦成的事,就覺得是皇親國戚應該粘的光,皇帝給親屬幾個官職,就是手到擒來。
也是那麼一個道理,貪贓枉法欺壓百姓的縣官不少,做一個糊弄之局的縣令,童興華總能做到吧。
只要她兒子成了縣令,看看綠雲還矜持不,這就能說服童興華暫時忍耐,不提納妾的事,先撈到官職,看看綠雲還看不起他不?
陶三娘看了盛錦妍好幾眼,意思就是讓她跟皇上說了,盛錦妍假裝不懂,沒有理會她的意思。
穆眠看完妻兒就走,看到了陶三孃的擠眉弄眼,他能不知道她的來意嗎?
說了聲:“三姨母坐著,我去忙了!”穆眠走了,陶三娘也沒有敢張嘴,她的要求無理,心虛啊,哪敢跟皇上說。
盛錦妍留陶三娘吃午飯。陶三妹說道:“離晌午還早著呢,心不踏實,看看臻兒就走了。”陶三妹娘這才去看臻兒。
大陶氏、阡陌、和綠雲正哄著臻兒玩兒。
陶三娘喊姐姐,大陶氏應聲,大陶氏沒精打采的。
阡陌和,綠雲叫:“姨奶奶來了。”綠雲沒有稱呼她夫人,綠雲就不承認是她家人了,陶三娘心裡不舒服,有些憋氣,還不好發作,只有嗯一聲,帶搭不理的。
綠雲心裡明鏡,面上卻不表示,倒茶水端點心伺候周到,陶三娘就不服,怎麼一個丫頭自己就要不走,皇后!皇后有什麼了不起,她的奴才還是奴才,變成了主子了嗎?
和大陶氏寒暄幾句,大陶氏也沒有心情聊天,三天了臻兒的精神還是這樣不好,擔心孩子落下心疾。
大陶氏一直鬱悶著,懶得說話,陶三娘覺得大陶氏慢待她,心裡不悅,面上不能顯示,她是什麼目的來的,就要達到目的!
就和大陶氏說給童興華謀前程的事,大陶氏很不耐煩,懶得聽她嘚咕,隨口哼著,也不知是答應還是不答應,弄得陶三娘糊里糊塗的,實在憋氣,甩手告辭走,大陶氏都沒顧得留她午飯。
陶三娘興致盎然而來,敗興而歸,好生的沒趣兒,不由得就怨恨起來,親戚都是因為求之不得怨恨生仇,她不想別人的為難,只想到自己的目的成不成功,凡是自己想要的,誰不給就恨誰。
親戚就是用來利用的,不被利用就是陌路。人發達了最嫉妒的就是親戚,沒有你的臉面,沒有你的富裕和高貴身份,她們總是比較,自己不如他嗎,自己沒他的本事嗎,誰不知他是怎麼回事,徹底怕老鄉。
親戚總會兜你的低,拿著你的脾氣來。
小陶氏害大陶氏不就是知道她老實嗎?都是因為知底才會對你下狠手。
盛錦妍算悟索過來這個問題,他們知道她性子軟,才敢提無理的要求,跟穆眠為什麼不敢,不著他的底啊!
答應她給童興華一個縣令,下一次就敢給童理召要個一品大員,隨後公侯王爺的都得提出來啊,人就是這麼慣出來的。
盛錦妍想明白這點兒,九品的官兒也不能給童興華,是舉人的要想謀職務,能做個九品官就是頂天了。
人的心太野……沒有知足的……
盛錦妍不會為自己的親戚給穆眠添亂,如果給童興華一個七品縣令,不知道有多少御史參穆眠的本?
這不……皇后謹言慎行還遭到攻擊,一夜無話,清晨的早朝,就像滾開的油鍋倒了半盆的涼水,嘩嘩譁,哇哇哇!的炸響沒完沒了。
十個御史站出七個本參皇后:皇后無德,嫉妒成性,殺害後宮妃嬪,公主無辜喪命,就不是皇后所為,也是皇后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