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盛錦鳳的走都歸罪於展氏,他沒轍他老媽,只有對展氏報復,展氏被休,盛錦鳳的一場婚姻,坑了盛錦鳳,坑了展氏,始作俑者總是無驚無險的,比如鄧老太太,虞老太太人家還是照樣尊貴,這倆女人一個變成了棄婦,一個變成了殘花敗柳。
兩個老太太始終是老夫人一品誥命。
大陶氏嘆息:不知古姨娘吸取教訓不?盛錦鳳這樣一來,更找不到好的人家了,只有去做填房或是窮困人家說不上媳婦的人家。
大陶氏看穿了古姨娘的性格,絕對是個攀高枝、望富貴不死心的胎子。
盛錦鳳天天被她薰染,好不到哪裡去。
在大陶氏身上沒了希望,古姨娘就開始跟小陶氏勾結,想帶盛錦鳳去東海,瞞著過往混充黃花女騙個官女婿,在京城盛錦鳳是人人皆知的底細,也蒙不了人,嫁低門不認可,嫁高門誰要?古姨娘要帶女兒出走了。
古姨娘想走,可是老太太不會同意的,盛錦鳳既然回來了,看還有用處,還得去用她聯姻。
老太太的人看起了古姨娘,古姨娘走不了,小陶氏回來了,知道盛偉岸去了福州,家裡就是老太太當家,大陶氏和兒媳對付不了老太太。小陶氏仗著自己始終沒有承認給盛偉岸下蠱,回來還是理直氣壯的。
回來先到了老太太的佛堂,老太太的智星到了跟前,盛偉岸不在家,小陶氏不承認罪名,有老太太撐腰,大陶氏奈何不了她。
大陶氏趕緊把小陶氏回來的訊息告訴盛錦妍,讓她小心點兒小陶氏會給皇宮的女人出謀劃策,陶貴人雖然走了,可是還有陶貴人的人,讓盛錦妍看好陶貴人的人。
盛錦妍問穆眠:“小陶氏會不會給東海王做內應來了?”
穆眠笑道:“小陶氏是回來探聽虛實來了,她的人沒有機會聯絡她,她等急了,急著跑回來。
我們千萬不要動聲色,讓她有一個錯覺,我們奈何不了她。”
盛錦妍明白了這是放長線釣大魚,穆眠是想除掉東海王了,小陶氏是來給東海王探道兒來了,想掌握京城的部署情況吧?做到有把握的發兵,一舉奪取江山。
兩人想的基本差不多,東海王這樣信得過小陶氏,他沒有真正的心腹,東海王缺心眼,操控在小陶氏手中,小陶氏很得意她掌了大權,幾萬兵馬的大權都是她掌控,東海王十幾歲還是缺心眼的,盛錦玉一個心眼不全的,小陶氏生性多疑。
這就能看出來,五萬兵是東海王掌握,並沒有軍帥,名將執掌兵權,證明小陶氏不信任別人,東海王掌軍,小陶氏支招,這樣的軍隊,還妄想奪天下?
小陶氏把自己看得太高了。
以為自己是將帥之才,君王之命嗎?
怎麼放心扔下軍隊跑回來了?陶千韌帶了海盜到了東海,陶千韌在掌軍。
小陶氏覺得她們還很秘密,穆眠的人早就送回了訊息,穆眠囑咐盛錦妍告訴大陶氏和諸葛千英裝成沒事人一樣,讓小陶氏到處勾結拉攏,最容易暴露她的同黨。
給她上躥下跳的空間,讓她狠狠地蹦躂,這叫請君入甕的連環計,就等剿滅她五萬大軍。
小陶氏為自己的女兒成為皇后在拼命,不怕風險地回來探險。
陶貴人卻在為自己的兒子稱帝招兵買馬,招攬名士。
名士下落不明,任賢齊是被穆眠招募走,陶貴人豁出大把的錢財拉攏任賢齊的家族的族長,族長也不知道任賢齊的下落,陶貴人氣急,真想報復任家,可是又怕失了民心,陶貴人在皇上面前總是佔上風的,現在她就像忍氣吞聲的受氣媳婦,惹惱了世家的人,她就世態艱難了,世家給你下絆子,你就寸步難行,想報復世家人,任家也會報復你。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沒根沒據的報復人,會受世人非議,你想奪天下沒有先得民心,免賦稅,她不捨得,她需要錢養兵。
南陽不是很富裕的地方,免了賦稅,百姓自然是歡呼雀躍,陶貴人就會捉襟見肘,她是會心疼死的。
小陶氏瞭解京城的狀況,皇城的御林軍只有兩萬人,如果她聯合陶貴人的三萬軍隊,就是八萬,把京城圍住,逼迫穆眠寫禪位詔,她覺得是件容易的事,只要是太上皇的兒子,誰做皇帝都一樣,天下的百姓沒有話說,邊關的將帥能有話說嗎?
保哪個皇子都是穆家人!分什麼彼此?
只要和陶貴人聯合,是東海王接位還是南陽王接位,有著很大的分歧,小陶氏是願意東海王接位,她就可以控制東海王掌控大夏江山,要是南陽王接位,就是陶貴人掌控南陽王,沒她小陶氏什麼權利了,她怎麼會甘心,如果她的姑爺不是王爺,她也就甘心扶植七皇子。
東海王的兵多,南陽王的兵少,怎麼也得東海王接位才對,要不小陶氏怎麼會甘心,她傾出了所有的身家,扶持了東海王,怎麼能不戰自退,也就枉費了一場心血。
小陶氏認為最危險的地方才是最安全的,在京城她到心底踏實,自己就在他們的眼皮子底下消滅他們,讓他們意想不到,打他一個措手不及。
小陶氏的活動範圍很大,陶貴人多年的權利拉攏了不少人,小陶氏假借為七皇子奔走,利用起陶貴人的人來。
可是陶貴人也沒有放棄她的人脈,她的人也在京城給她傳遞資訊,她能不掌控京城的動向嗎?陶貴人比小陶氏會玩權術,十幾年的妃嬪不是白吃乾飯的。
陶貴人得知了小陶氏想利用她的人扶植東海王,也知道了小陶氏的居心扶植東海王,這也在陶貴人的意料之中。(未完待續。)
喜歡嫡高一籌請大家收藏:()嫡高一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