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其實是不想把狀元頒給李蒹葭的,現在一聽這幾個考生有李蒹葭的黑料啊,那再好不過了。
他臉色深沉,內心卻很喜悅,壓制住嗓音,問那幾個考生:哦?李蒹葭剛才殿試上,錦繡文章,胸懷江山,如何又變成了一個文抄公。
其中一個跪地的考生,直接說道:皇上,小人要告這李蒹葭,有三條黑狀!
“從實說來。”皇帝說。
考生說要告李蒹葭的第一條黑狀,當然是文抄公。
他跟皇帝說:李蒹葭的家世,非同尋常,乃是閩南狀元樓的李氏狀元世家——她有七個哥哥,每個哥哥都胸懷大才,只是,為人性格謙和,不願意貪圖功名,都是真正的大隱之士,唯獨這個李蒹葭,貪圖功名,把自己偽裝成一個才女,其實,他的詩詞文章,都是出自他哥哥之手。
“哦?”
皇帝說道:可有證據?
“證據當然有。”考生說:李蒹葭曾經作過一首詩,那詩歌,乃是他哥哥手作——我和他哥哥認識,有過書信來往,書信裡,他哥哥提及過此事——她早就是一個文抄公,品行惡劣,這次殿試的滔天文章,也不是她所作,一樣是出自他哥哥之手。
“你可有書信?”皇帝問。
考生連忙從懷裡掏出了一封書信,遞給了皇帝。
皇帝一看,上面果然有李蒹葭哥哥的話“我妹文章,皆出自我的手筆。”
皇帝龍顏大怒,說道:豈有此理。
接著,考生說:我還有兩條黑狀。
“接著說。”皇帝讓考生繼續說。
考生再次說道:那李蒹葭生性風流——在縣裡,和幾個小白臉的面首,勾搭成奸,辱沒了我們讀書人的臉面。
“可有證據?”
“這個證據不好找,但是整個京城,都在傳李蒹葭的風言風語。”
接著考生又說了李蒹葭的第三條黑狀,說李蒹葭雖然是個文抄公,但也揹著讀書人的名頭,卻在家裡做著下九流的生意,開起了酒樓。
古時候,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商人是很沒地位的,一個讀書人做生意,就是罪過!
三條“謠言”罪狀給說了出來,李蒹葭還想反駁、自辯,但皇帝霸道的言語,堵住了她的嘴巴,喝罵道:李蒹葭,朕本來以為你是胸懷韜略之才——原來你不過品行卑賤的小人,今日,本來我要治你的欺君之罪,但想那狀元樓名聲顯赫,我算是給你那祖先臉面,也給你那幾個頗有雄才大略的哥哥臉面,就不治你的罪,只亂棒把你打出皇宮,終生不得再入科舉考場。
說完,皇帝一揮手,幾個太監,拿著棍棒,把那李蒹葭給打了出去。
為什麼形勢突變,關於李蒹葭的謠言四起?
其實在李蒹葭拿到“會元”的時候,她的七個哥哥就開始密謀要毀了李蒹葭,辦法就是“造謠”。
謠言的本質,其實是人們更加原因相信的話。
她的七個哥哥,在京城裡,散播李蒹葭其實是一個文抄公的謠言,說李蒹葭的文章,都是出自他哥哥的手筆等等。
那京城的人,自然就相信了——他們的骨子裡都覺得,一個女子怎麼可能“連中兩元”?肯定是有貓膩。
這謠言一傳播出去,大家都信了,然後以謠傳謠——最後都成了李蒹葭其實也就是會寫幾個字,其實肚子裡毫無墨水。
又把她的七個哥哥,傳成了“文韜武略”之才,各個都是“在世諸葛亮”。
接著,她的七個哥哥,又聯絡了那些參加殿試的同省考生,暗地裡勾結他們,要在殿試之上,汙衊李蒹葭,造李蒹葭的謠言。
要說李蒹葭的那些謠言,皇帝其實是將信將疑,但他也不願意去考證這謠言是不是真的,只要不讓李蒹葭連中三元就可以了。
於是,一次大規模的造謠之後——李蒹葭從才女變成了文抄公、讀書人的恥辱。
他那七個胸無點墨的哥哥,反倒成了隱士高人!
李蒹葭出京城,被京城的老百姓戳脊梁骨罵,甚至有些人還拿著雞蛋,狠狠的扔著李蒹葭。
等李蒹葭回了家,李氏家族的族長直接罵道:不知廉恥的東西……丟盡了李家的臉,三天之內,捲鋪蓋,滾出李家,李家沒有你這樣的畜生。
謠言,毀掉了李蒹葭,不光是毀掉了李蒹葭的功名,甚至是毀了李蒹葭的一生。
在李蒹葭剛剛回家的時候,朝廷的詔令又來了,說皇帝雖然對李蒹葭龍顏大怒,但是對李蒹葭的七個哥哥,大加讚賞,所以專門前來給他們加封稱號,叫“臥龍七君子”。
李氏族長更是高興,擺了宴席,宴請了縣裡那些舉人進士,要給七個兒子慶功。
在慶功宴擺好的那天晚上,李蒹葭到了宴席之上。
李家族長怒斥:羞臊人的東西,誰讓你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