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葉子、茶葉……這給你爸的?也不看看你爸抽菸都抽啥樣了,早上起來就得咳嗽兩聲, 怎麼還給他買菸葉?這還有一條紙菸, 哼,真是他的好閨女!
鞭炮, 沖天雷,嘿,差點給忘了, 要是沒這玩意, 今晚可送不走先人,明天也沒法開門了。
嗯, 這啥東西?”
李秀英看見一個扁長扁長, 跟傘一樣的玩意, 忍不住抽了出來,顧慶海伸頭一看:“燈籠吧!”
他以前在咸陽見別人掛過,只是過來前幾年吃多吃不飽, 也沒功夫置辦這種玩意。後來日子好不容易好些了,又過了兩年革命化春節,連對聯都不讓貼, 光明正大的請先人都會被燒了家堂,更別說這玩意了。
不過幾個孩子也有心了, 居然買了這東西, 掛起來紅紅火火的倒也喜慶。
李秀英一聽老大不相信:“我讀書少,你可別騙我,我見過的燈籠可是圓的。”
但這玩意跟個沒柄的傘一樣, 扁乎乎的,咋可能是燈籠呢?
更何況它也沒發紅光啊!這玩意真當燈籠掛出去,那可真是笑死人了。
顧慶海使勁一按,把燈籠撐起來,又往外頭接了一根電線,把燈泡往裡頭一掛。
果然,打眼望過去紅彤彤的,剎是好看。
底下投出來的大光圈裡頭還有個大大的領袖像。
李秀英扶著李老太太看了好一會兒稀奇。
老太太一邊看一邊驚奇:“我還以為人家掛的燈籠自己會發光呢!原來在裡頭放了燈泡啊,不過這領袖像咋出來的?”
看著老邪乎了!
惹得幾個小的笑的跌在炕上,捂著肚子直打滾。
顧慶海聽著也有些樂:“這就跟咱們自己糊的走馬燈一個樣,裡頭放火,影子就出來了,怎麼可能自己會發光呢?”
李秀英跟著乾巴巴地笑了幾聲:你可真是我的親孃哎,我剛才也這麼想的,幸虧沒問出,不然被笑的就是自己了。
不過還是怪燈泡太亮了,走馬燈自己見過,但裡頭放的是羊油蠟燭,燈影子在外頭紙上都能看見呢!
哪像燈籠,皮厚不說,掛裡頭的燈泡還沒個影子,這麼一弄,她可不誤會了嗎?
“我不看了,餃子餡兒還沒弄好呢!再不弄乾掉了。”說完她趕緊忙活自己的去了。
十年的夫妻了,顧慶海最瞭解她不過了,知道剛才肯定是哪踩了她的痛腳,所以他聞言也不硬攔著。
等李秀英一走,他就藉著往外掏,一點掏還一邊故意大聲說:
“哎呦,這啥啊!一大壺酒,這是哪家自己釀的高粱酒吧!漬,聞著可真夠味兒!”
說著他站起來把門簾子掀開一個小縫,朝幾個小的噓了一聲,示意安靜,別出賣他,然後往廚房那邊偷看。
果然,李秀英果然正站在門上豎著耳朵偷聽呢!
幾個小的見狀互相看了幾眼,也屏聲下床,腦袋疊著腦袋,透過門簾縫往外偷看。
正看的起勁呢……門簾子上贅的人太多,它不堪重負,刺啦一聲,就從門上掉下來了。
五雙眼睛跟正準備豎著耳朵偷聽的李秀英對了個正著。
李秀英:“……”
好你個顧慶海,老孃還要不要面子了?哼!
扭頭就進廚房剁肉去了,然後不一會兒就傳來一串聽著就牙疼的聲音:“咚咚咚!咚咚咚……”
顧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