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娶了她家的女兒,以賈珠的情商跟孔家的地位,那他還真能少奮鬥幾十年。
只是他家的女兒被教的……怎麼說呢?刻板有餘,溫柔不足,整個一女版的賈政,且長的也過於普通了。
不過這……看著還剩下的這個名單,顧嫵難得有點沉默下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因為這姑娘正是原著中賈珠的妻子……李紈。
這李紈乃系金陵名宦之女,她父名李守中,正為國子監祭酒。這李家乃耕讀世家,族中男女無有不誦詩讀書者。
至李守中繼承以來,便說“女子無才便有德”,故生了李紈時,便不十分令其讀書,只不過將些《女四書》,《列女傳》,《賢媛集》等三四種書,使她認得幾個字,記得前朝這幾個賢女便罷了,卻只以紡績井臼為要,因取名為李紈,字宮裁。1
在初初開始給賈珠相看的時候,顧嫵就想過要不要給他們這對苦命鴛鴦拉紅線。
可單單這麼一想,顧嫵就拉到了,因為她雖然也時常關注著李紈,但現在畢竟與原著不同,而且她對這種典型的封建教育下的姑娘是有些避之不及的,更別說主動牽紅線了。
因此也就沒有刻意把這兩個人往一起撮合,只順其自然罷了,但就是這麼巧——她跟賈母算是把滿京城適合賈珠的姑娘篩選了一遍,可留到最後的還是有她。
仔細一想也能理解,原本賈瑚早亡,賈珠就成了榮國府的長孫,二房掌家,他讀書又好,以賈政從五品工部主事的官職,加上榮國府的暗中加成,能娶到正四品國子監祭酒之女,倒葉門當戶對。
畢竟這年頭普遍講究一個嫁女高嫁,娶婦低娶,一個工部主事之子能娶到國子監祭酒之女,若沒有榮國府的加成,怕還有高攀的意思。
而且古代的官職彎彎道道多的是,國子監祭酒乃是國子監乃朝廷最這高學府,要是賈珠沒有顧老爺子這種大儒教導,怕就得進國子監讀書,這時候若有這麼一門岳家,那可就非同一般了。
畢竟整個國子監最高的官職就是正四品祭酒,它的含金量自然比一個六部四品官大的多的多。真要認真算,在文官中,國子監祭酒是能跟各部尚書旗鼓相當的。
而現在,雖然賈珠喪失了原本的優勢,可榮國府也非比尋常了,就是單論賈珠,他是從三品翰林之子,自己就是翰林院新秀。
所以才能把李紈也歸納到適婚名單中。
不過這位李祭酒最是看不慣明.慧公主,當初甄貴妃訓斥顧嫵時,他還連著前邊的幾個御史一同參了她一本。
而且因為她前前後後參與了些朝政,這位也是屢次三番上表承情。
這不光是因為他看不慣顧嫵以一屆女流之身參與政務,居然還轄制安遠候自認為),妄想教出一群不安分守己的姑娘出來?
更重要的是榮國府的幾個公子都是不入國子監的,直接由顧家教導,可非但沒有被教壞,反而卻一舉得了個大三元的成績,把他教出來的幾個得意門生都襯了個灰頭土臉。
這不是顯得自家學院的教育水平不行,硬生生的打他的臉面嗎?
因此這幫生怕女子多才的“恐女派”還真上躥下跳的蹦噠了一段時間,不過隨著後來顧嫵研製出了牛痘……有效藥物,在民間名聲大噪,皇帝又越來越偏聽偏信,狠狠地發派了其中幾個跳的高的,他們這才安分了下來。
只是顧嫵日常診脈時他們還是一直以禍國妖女的眼神看她。
讓她還真有種自己就是皇帝求仙問道時,他身邊那種光進讒言,誘導皇帝偏聽偏信的那個假道長的心虛感。
不過能當被偏聽偏信,被無腦袒護的一方,這感覺是真爽,尤其是能把這群自以為正義的老學究氣的吹鬍子瞪眼睛,還假惺惺地說情的時候。
既然李祭酒是這種態度,那李紈雖然是賈珠的命定真女,但能嫁過來的可能還真不大。
罷了罷了,先去探探這三家的口風,等同意了先讓賈珠相看相看才是正理,說不得他看上的謝姝呢?
雖然他明說喜歡溫柔順從的,可少年慕艾,哪個小夥不喜歡漂亮姑娘呢?
喜歡慢穿之還是社會主義好請大家收藏:()慢穿之還是社會主義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